检索条件

共 20740 条 394 / 1383
589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9年县成立基干民兵战备团”50个大队编班(3个大队基干民兵人数不足6人没有编入战备团任务),重新成立柏乡县民兵师,取消了县民兵师、公社民兵团的编制,改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两种组织形式。各级武委会利用战争间隙及农闲时间负责对民兵进行教育...
5897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8年3月7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兵役制问题的决议》,实行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义务兵服役期满后,根据个人志愿与部队需要可转为志愿兵,继续留部队服役。1978年以后,在部队服役的部分柏...
5898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民兵组织始建于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10月13日,日军占领柏乡城。为抵抗日军,保卫家乡,以大户为轴心、以“保家”为名的各种形式的联庄会纷纷成立,其成分复杂,多为富人把持。为引导其真正抗日,柏乡有识之士赵象乾等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改组联...
5899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各级武委会利用战争间隙及农闲时间负责对民兵进行教育和训练。军事上配合以反扫荡、游击战的需要,武装民兵主要进行投弹射击、埋雷、毁路及利用青纱帐开展游击战术的训练、放哨、救护、带路、情报、除奸等训练。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时,为准备大反...
5900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柏乡县的民兵主要活动是为保卫人民、抗击日伪“扫荡”及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进攻而进行站岗放哨、除奸防特、拔除日伪炮楼、破袭敌交通线、支援人民子弟兵前线作战等。在战争年代,柏乡民兵在县抗日政府创立的东部根据地中,为提防日...
590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举攻取鄗城及石邑、封龙、东垣四个城邑。兵败长平,燕相栗腹率40万大军悍然侵赵。赵将廉颇率20万老弱病残之师开赴赵国北部重镇鄗城拒敌。燕相栗腹依仗兵多将广,赵军乘势追杀。三、韩信击破赵军于鄗南“成安君陈余于泜水上被汉军斩杀,自韩信率军东进井...
590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古代柏乡县所发生的重要军事战斗。包括燕赵鄗之战、韩信击破赵军于鄗南、赵栗起兵柏乡、唐军收复柏乡、梁晋柏乡大战、史天倪攻取柏乡等十五次战斗。
590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近现代柏乡县发生的重要战事,包括太平军入柏乡、捻军过柏乡、乱军、警察作乱、柏乡沦陷、截歼叛军、八里庄战事、东汪伏击战等十九次战役。
590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1949年2月12日柏乡县油印《劳军专号》载:自本月十日上午县委发出关于欢迎与慰劳南下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号召后,首先是各机关、商店、城关群众纷纷掀起慰军热潮。邮局局长及全体职工不但做慰问袋,而且还拿出节余下的钱,捐献给东北人民解放军。公安...
590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编介绍了柏乡县的教育科技发展情况。
590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民重教兴学,代代相传。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后升为都堂的吕兆熊;清朝进士,后入阁为相的魏裔介就是柏乡县秀才、举人中的皎皎者。民国以后,县内72个村庄建起公立初级小学,38个村庄建立了民众学校,入学儿童1,000余名。创建县办师范学校1所,...
5907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自古以来,教育一直被社会所重视。封建统治者根据本阶级利益和需要,在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上,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实行不同的教育宗旨和方针。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教育方针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是“...
5908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汉朝以前,县内就有人请先生到家中,教子女识文断字。隋朝置县后,个别官宦后裔和富家子弟,入私塾读《四书》、《五经》,接受儒家思想和礼仪教育,没有学制,修业年限因家庭情况而定。一般农历正月二十开学,小满放学;九月二十开学,腊月二十放学。生员年龄...
5909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元至正十二年,县尹刘世英在县城东南角修建,主簿贺良佐重修。明洪武二年知县何礼迁建于县城东街,成化三年知县汪钜翻新,嘉靖十一年知县王前扩建,二十五年知县马写大修。光绪二十九年知县江南金重修后变为小学堂。县学在明清时期,即是全县最高学府又是教育...
5910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社学何时修建已无证可考。据民国21年《柏乡县志》载:明朝嘉靖二十五年知县马写建观德亭三间,也成为社学课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