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740 条 328 / 1383
490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民国《柏乡县志》载:1932年,全县共有耕地358,245.54亩,总人口71,878人,人均4.984亩。1949年全县共有耕地342,564亩,总人口82,900人,人均4.13亩。1995年全县总面积2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5,...
4907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95年,农业用地318,986亩,其中耕地面积315,53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8.5%。农业人口163,253人,农业人均1.94亩,其中粮食占地224,699亩,果园占地面积35,190亩,农业人均果园0.22亩。
4908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95年,非农业用地83,014亩,其中城乡居民及工厂、机关、学校等区域占地60,59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19%。交通用地12,633亩,。水域面积5,83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50%,其中水库2,206亩、坑塘311亩、沟渠道1...
4909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地表为冲积、洪积扇组成的平原,基底被新生代地层覆盖,底板埋深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厚度为30~2,100米。本县土层除小里岗外其余地方都被下更新统(Q1)土层所覆盖。
4910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土地面积268平方公里,其中褐土386,311亩,在褐土内由于地形地貌、地下水等多方面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发育阶段,又分为:石灰性褐土、潮化褐土、褐土性土三个亚类。(一)石灰性褐土亚类:石灰性褐土18,145亩,包括壤质石灰性褐土1个土...
491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土地面积268平方公里,其中褐土386,311亩,在褐土内由于地形地貌、地下水等多方面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发育阶段,又分为:石灰性褐土、潮化褐土、褐土性土三个亚类。
491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潮土面积3,902亩,包括1个褐化潮土、一个壤性褐化潮土土属,2个土种。褐化潮土亚类,地下水位低,上层土壤脱离地下水作用,具有初期褐土特征,有假菌丝体,分布在南鲁乡的东南部。
491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各种养分的含量规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一是决定施入粗肥的多少;二是决定于施入氮、磷肥的多少,它们的施入多少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三是决定于土壤质地,质地细,易于保存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各种元素。粘...
491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各种养分的含量规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一是决定施入粗肥的多少;二是决定于施入氮、磷肥的多少,它们的施入多少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三是决定于土壤质地,质地细,易于保存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各种元素。
491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干湿明显,蒸发强烈。因县境处于太行山前平原冲积扇地带,地下水含量较丰富且系全淡水,矿化度小于2克/升,适于农田灌溉。但由于连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491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坡降在千分之一以上的田块,应认真搞好平整;增施氮、磷、钾化肥,搞好化验,注意配方施肥;发展秸杆直接还田或过腹还田;粘地掺沙、沙地掺粘;根据土壤特点安排种植作物。
4917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境内主要有衣藻、水绵、刚毛藻、小球藻等绿藻,念珠藻等蓝藻。主要分布在午河及夏秋季村边积水中。水色泛绿,主要是这些绿藻大量繁殖的结果。苔类主要有地钱等,俗称青苔,喜生于阴温的土地上,故常见于墙隅,井边、水沟边。藓类主要有墙藓、葫芦藓等,...
4918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境内主要有衣藻、水绵、刚毛藻、小球藻等绿藻,念珠藻等蓝藻。主要分布在午河及夏秋季村边积水中。水色泛绿,主要是这些绿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4919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境内主要有衣藻、水绵、刚毛藻、小球藻等绿藻,念珠藻等蓝藻。主要分布在午河及夏秋季村边积水中。水色泛绿,主要是这些绿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4920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苔类主要有地钱等,俗称青苔,喜生于阴温的土地上,故常见于墙隅,井边、水沟边。藓类主要有墙藓、葫芦藓等,常见于田园、庭院、路旁,为土生喜氮的小型藓类。本地通常把这类植物通称“绿醭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