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141 / 976
2101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碌曲县人民法院成立以后,当时碌曲县发生了反革命武装叛乱,在对其进行军事清剿的同时,开展了反封建斗争。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县法院与公安、检察机关联合办案,对所捕人犯大部分以反革命案件进行审理。
2102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1年,县法院开始纠正冤假错案,对案件全面复查,在复查工作中法院遵照“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方针,对平叛反封建斗争中的大量刑事案件,“文化大革命”中判处的刑事案件和“严打”斗争中的刑事案件,都进行清理复查。
2103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在藏区的近代历史上,“郭哇”、“头人”和政教合一的寺院,处理案件基本上沿袭清朝颁布的“番律”、“番规”。办案照例要索取“开口钱”、“闭口钱”。案件无论轻重,均要施以鞭打和罚款,罚款数额少则数十元,多则数百元。对那些所谓“犯上作乱”的案犯,往...
2104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1年6月,碌曲县成立司法科,为科级建置,1983年,改司法科为司法局。
2105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1年6月,碌曲县成立司法科,为科级建置,1983年,改司法科为司法局。
2106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2年至今,碌曲县律师事务所共承办刑事辩护89件,其中盗窃43件、抢劫22件、贪污2件、故意伤害13件、强奸3件、伪证1件,代理书写各种法律文书333件,法律咨询355人次,为45家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
2107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为了平息叛乱,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共甘肃省委、省军区奉中央军委命令,从1958年3月18日起,先后抽调步兵11师、骑1师、内卫2团、骑1、3团、成都145团、工程兵102机械营、道路营、内卫1团3营和10团1营,共计13500人,组成“一...
2108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6月碌曲县成立县武装组,隶属于夏河军分区。1954年7月开始组建人民武装部,12月完成组建并开始办公,编制3人。
2109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6月碌曲县成立县武装组,隶属于夏河军分区。1954年7月开始组建人民武装部,12月完成组建并开始办公,编制3人。
2110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碌曲县中队,前身为武都军分区独立营第一连,1953年底调入碌曲,改名为碌曲县公安中队,隶属甘南州公安支队,实行义务兵役制。
2111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6年根据上级命令,碌曲县第一次开始征集义务兵,兵员构成来源主要是农牧民年满18至21周岁的男性青年。征兵程序按照上级征兵工作的通知精神,首先成立碌曲县征兵领导小组,保证了征兵工作的组织领导,征兵领导小组成员分别是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
2112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9年,洮江县建立了一支由52人组成的民兵武工队。1960年,全县有民兵273人,1972年民兵发展到2241人,编制5个连,43个排,163个班,其中基干民兵1013人。
2113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在境内拉仁关乡玛日村委会的牧场上,矗立着一座石碑,石碑由附近山坡上采取的沉积溶页岩凿制而成,碑体埋入地层,用条石夹砌成碑座,顶部由于人为的破坏而呈斜尖形。石碑正面几乎全部剥落,最甚处可达5厘米之多,仅存文字依稀可辩。
2114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在境内拉仁关乡玛日村委会的牧场上,矗立着一座石碑,石碑由附近山坡上采取的沉积溶页岩凿制而成,碑体埋入地层,用条石夹砌成碑座,顶部由于人为的破坏而呈斜尖形。石碑正面几乎全部剥落,最甚处可达5厘米之多,仅存文字依稀可辩。
2115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封建社会,封建头人打怨家给藏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32年,双岔部落与西仓部落的土官为了区区小事闹得面红耳赤,酿成大祸。起因是双岔部落的毛日寺院活佛尕藏罗日加措欲去西仓寺院居住,他的出走又影响到双岔头人拉代的利益,这就使拉代深为不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