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205 条 655 / 1014
9811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8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中学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农业基础知识、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共15门课程。
9812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1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规定,中学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各年级并开科目一般为八至九门,其中,初中政治课一年级开设《青少年修养》,二年级开设《...
9813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2年,县内初中增设英语,高中不再开设音乐、美术两科,均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9814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7年后,中学逐步添加劳动技术课,使用临沂地区教研室编写的《劳动技术课教材》,同时,添加地理、历史乡土教材,使用地区教研室编写的《沂蒙山区好地方》和《沂蒙简史》。
9815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90年3月,国家教委正式印发《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要求全国各地从199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全部实施调整措施。
9816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清末,朱陈店私立中学堂,教员多系科举时期的贡生或廩生,他们延用私塾先生的教法,讲授为主,注入式教学,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没有课堂练习、提问和指导,但提倡“循循善诱之法”。
9817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民国以后,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中学开始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教学,文言教材逐渐减少。教法仍以教师讲解为主。
9818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中学,教学密切联系战争和生产实际,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用一致的原则;教学首先注意启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针对当时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差距较犬的特点,灵活运用讲授、讲读、谈话、讨论、问答等...
9819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50年代初,莒南县中学即设立学科教研组,相互讨论教学,研究教材教法,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普通话。
9820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6年,语文教学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翌年秋,莒南县中学各年级将政治课改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思想。”同时,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各中学以校为单...
9821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8年,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全县中学纠正学校"三脱离”(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实际、脱离政治)的偏向,打破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采用“走出去”,到工厂、农场工地上课,边劳动边教学的方式,贯彻“能者为...
9822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9年冬,莒南县教育局贯彻全省第一次烟台教育会议精神,开始纠正中小学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合并课程、删改补换教材和随意停课,师生过多地参加劳动或社会政治活动致使教学秩序混乱的现象。由于“五风”影响尚未清除,会议精神没有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9823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1年11月至1962年,莒南县文教局贯彻全省第二次烟台教育会议精神,纠正“大跃进”以来生产和社会实践过多的作法,进一步整顿教育,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不单纯是为政治运动服务各中学应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强调...
9824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63-1964年,县内中学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学习部颁《全日制中学各科教学大纲》,以改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强调废止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又不忽视以学生为主体,重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真正把握好中...
9825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5年7月3日,毛泽东主席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七.三”批示下达后,莒南县文教局向全县中小学发出通知,要求限制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不出偏题怪题,正确处理好主课与非主课的关系。中学除语、数、外留少量课外作业,其他学科尽量做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