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3401条
析出资源
5473条
图表
1727条
人物
574条
机构
940条
事件
4163条
地名
61条
专题
55条
作品
181条
实物
220条

检索条件

共 13401 条 356 / 894
5326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旧时,此日凌晨,家家摆设香案于门前,点烛上香,燃放鞭炮,跪拜天地,祈求一年平安发财,择“大利”方向出门走动几步,谓之“出行”。现时,一般在清早开门时,燃放一串称为“开门红”的鞭炮,以示红红火火,兴旺发达。清晨,家人更...
5327
元宵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上元节”、“灯节”。民间兴吃元宵米果和汤圆,寓圆满之意。旧时,农村添丁户须备“丁酒”,族人每户皆备荤盘至祠堂(或众厅)共饮,名叫“饮花子酒”。龙灯从初六起游行于屋场,初八、初九进城游玩于街市,人们以鞭炮迎接,直至...
5328
端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端阳节。农历五月瘟疫滋生,故家家门上插艾蒿、菖蒲,采百草煮水洗澡,以防百病。午间,合家老小饮雄黄酒,并用雄黄酒、苍术酒洒于房屋四周,除污秽、驱蛇蝎。节前,民间家家兴用箬叶包糯米粽子,亲友、族人之间以粽子、包子、咸蛋...
5329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这天,民间家家户户杀鸭子,将鸭血染纸钱,焚烧祭祖,故俗称“鬼节”。从闽、粤、赣北迁入的人家,以十三或十四为“中元节”。若去世者初值“中元节”,儿孙须制纸衣、纸箱、纸床等冥器焚烧;内亲须送纸衣、纸钱、香烛和鸭子1只给...
5330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团圆节。节前,亲友间以月饼、柚子等相互馈赠。节日之夜,家家备佳肴,合家欢聚。晚餐后,民间兴在皓月临空时,庭前设香案,点烛燃香,摆上月饼、柚子等果品,称为“敬月亮”。现时,一般只是在明月下吃柚子、花生和月饼,边吃边赏...
5331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人民政府规定了全国统一的休假节日,除春节外,尚有以下新兴节日:元旦,俗称“阳历年”国际妇女节,亦称“三八”国际妇女节;植树节;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青年节,亦称“五四”青年节;国际护士节,也是中国护士节;国际儿童节...
533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春为四季之始,民间素有“立春大于年”之说。城内和郊区,有人用黄褐色纸扎成春牛,用红纸印刷春耕图,挨家挨户送去。进门时,高举春牛,递上春耕图,口称:“新春大发,恭喜发财”。家家户户都给他一定报酬。这是客家人赶春牛的习俗。民间多在此节令栽种花木...
5333
惊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进入惊蛰,天气转暖,冬眠百虫行将出土活动。农家多于这天炒花生、豆子、米花等,寓“炒虫”之意,使禾苗不会生虫;并在房屋内外墙基下撒些石灰,以防害虫进屋。客家人仍兴此俗。
5334
清明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乡村兴在清明这天采鲜艾叶做艾米果,以作中餐并馈赠亲友。清明及其前数日,城乡家家备“三牲”、米酒、香烛、纸钱、鞭炮至亲人坟地培土、去草、祭祀,俗称“挂纸”。相传,清明为耕牛生日,这天让牛歇工一日,还给牛灌吃泥鳅、鸡蛋、生油等。建国后,做艾米果...
5335
立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间流传“立夏不吃蛋,上墈滚下墈”的谚语,故兴吃带壳煮熟的蛋以“补夏”,还兴吃米粉肉、蕌头包和田螺。这天,普遍兴给小孩称体重,传说可防“退夏”(消瘦)。又谓这天是狗的生日,以米粉肉喂狗。
5336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农历六月初六,本系北宋大中祥符四年,以此日天书再降,诏定为“天贶节”。民间传说为罗汉菩萨“晒经日”,又说是土地公公晒银子之日。民国时期定为“晒谱日”,这天各家端出谱牒、古书和冬衣曝晒,以免霉烂、虫蛀。建国后,仍兴在这天翻晒衣服书籍等。
5337
进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民间称这天为“入伏”。旧俗兴进伏日吃凉粉,谓可防盛夏时长疖子、生痱子。建国后,进伏日吃凉粉之俗仍存,但不拘于进伏日,整个盛夏都有吃凉粉的习惯。
5338
冬至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冬至旧俗称冬至为“无忌日”。民间多于这天举办婚嫁、砌灶、建房、迁居、修坟、迁墓等,也焚纸祭奠新近亡故的亲友,谓之“揽冬”,或叫“挂冬至”。畲族蓝姓同胞兴过冬至节令。这天,家家杀鸡宰鸭,沽酒买肉,设宴款客。建国后,仍兴在冬至日上坟培土、修墓、...
5339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陋习重男轻女旧时,民间极度重视“宗祧有继”。生男举家欢喜,亲友族人皆前来道贺。而生女则视为“赔钱货”、“褴布篓”。建国后,男女平等,妇女誉为“半边天”。实行计划生育后,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少数人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溺婴...
5340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旧时,民间极度重视“宗祧有继”。生男举家欢喜,亲友族人皆前来道贺。而生女则视为“赔钱货”、“褴布篓”。建国后,男女平等,妇女誉为“半边天”。实行计划生育后,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少数人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