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151 / 976
2251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宗教工作始由碌曲县行政委员会管理。1956年宗教工作归中共碌曲县委政法党组同统一战线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1963年在县人民委员会下设宗教工作翻译1名。
2252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宗教工作始由碌曲县行政委员会管理。1956年宗教工作归中共碌曲县委政法党组同统一战线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1963年在县人民委员会下设宗教工作翻译1名。
2253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后,碌曲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发动群众,废除一切封建特权,废除了寺院的土地森林、生产资料所有,禁止寺院敲诈勒索群众,规定寺院不得损害生产和国家的政策、法令,不得强迫群众特别是儿童当喇嘛,喇嘛有还俗的自由。
2254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9年,碌曲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根据省、州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兴办自养的文件指示,于当年3月12日召开了宗教人士座谈会,就宗教活动场所兴办自养问题进行了动员,并研究了自养生产的措施,明确了指导思想。当年各佛教寺院开始行动起...
2255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藏族的婚姻保持着传统的婚嫁习俗。旧时藏族的婚姻与汉族类似,一般凭媒撮合,有身份的人家父母包办现象较为严重,一般群众较为自由。姑娘长到十七八岁时,就要由父母给她们行“上头”礼,表明她们已经长大成人,可以恋爱。
2256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藏族的婚姻保持着传统的婚嫁习俗。旧时藏族的婚姻与汉族类似,一般凭媒撮合,有身份的人家父母包办现象较为严重,一般群众较为自由。姑娘长到十七八岁时,就要由父母给她们行“上头”礼,表明她们已经长大成人,可以恋爱。
2257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藏族的婚姻保持着传统的婚嫁习俗。旧时藏族的婚姻与汉族类似,一般凭媒撮合,有身份的人家父母包办现象较为严重,一般群众较为自由。姑娘长到十七八岁时,就要由父母给她们行“上头”礼,表明她们已经长大成人,可以恋爱。
2258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藏族家庭以男性为中心,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尚有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现象存在。过去,婚前男女社交比较自由,但婚后家庭观念很严,不能随便再交朋友。
2259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先秦时,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男系称氏,妇系称姓。氏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而有名。姓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可通婚姻,姓同氏不同者,不可通婚。
2260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先秦时,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男系称氏,妇系称姓。氏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而有名。
2261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每个民族在取名上都有其显著特点。民族人名,既反映这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又反映该民族的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及美学情趣。过去藏族人家生了孩子,必须请活佛喇嘛卜卦取名,故藏族的名字,表现藏传佛教内容的因素极为突出。
2262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碌曲藏族多喜欢穿身袖肥大的羊皮袄,这种羊皮袄左衽没有钮衽钮扣,用红布或红绸做带,穿时将腰带系在腰间,能起到钮扣的作用。男女所用的款式基本相同,只是女人穿着时下摆与脚踝相齐,男人则将衣襟下摆提高到膝部,喜欢长筒马靴。
2263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碌曲藏族多喜欢穿身袖肥大的羊皮袄,这种羊皮袄左衽没有钮衽钮扣,用红布或红绸做带,穿时将腰带系在腰间,能起到钮扣的作用。男女所用的款式基本相同,只是女人穿着时下摆与脚踝相齐,男人则将衣襟下摆提高到膝部,喜欢长筒马靴。
2264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碌曲藏族有聚族而居的习惯,村寨大约于明代形成,有一个部落为一个村寨,亦有几个部落为一个村寨的。每个自然村,十户乃至几十户不等。冰河沿岸传统居民为碉房,现多建楼房或土平房,牧区无林,解放前以居住帐蓬为主,亦有部分定居建有土房。
2265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藏族是个勤劳朴实、粗犷强悍的民族,藏族热情好客,特别注重礼仪,来往过客,无论相识与否,只要你推门而入,主人则为来者熬茶,端岀酥油糌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