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149 / 976
2221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0年,全县建立托儿所160个,入所托幼儿2749人。幼儿园40个,入园儿童969人,敬老院20个,入院老人394人。
2222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0年,全县建立托儿所160个,入所托幼儿2749人。幼儿园40个,入园儿童969人,敬老院20个,入院老人394人。
2223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9年9月份,民政局对全县残疾人进行了第一次摸底,全县共有各类残疾人303人,其中视力残疾69人,听力残疾90人,智力残疾9人,肢体残疾112人,综合性精神残疾23人。
2224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工作,1990年起步的,在州民政局任务下达后,通过有关部门配合,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宣传。根据碌曲县人口少,群众居住分散等实际,专门研究制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销售方法。
2225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1955年,碌曲县建政以后,开始在全县宣传婚姻法,并逐步依法实施婚姻登记制度,清查处理违法婚姻,指导婚俗改革,保护老人、儿童合法权益。
2226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1955年,碌曲县建政以后,开始在全县宣传婚姻法,并逐步依法实施婚姻登记制度,清查处理违法婚姻,指导婚俗改革,保护老人、儿童合法权益。
2227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碌曲县丧葬方式主要有天葬、土葬、火葬、水葬等,一般藏族群众使用天葬。婴儿夭折或未成年人死亡使用水葬。汉族群众一般用土葬、火葬。长期以来根据有关法规,出于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在已建立火葬场的地区,少数民族自愿实行丧葬改革而采用火葬的,他人...
2228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碌曲县郎木寺乡尕尔娘村与四川省若尔盖县麦西乡在幕俄藏夏尔滩界线,现在虽然名誉上执行的是成都协议(1960年9月30日由两省、州达成的协议),协议规定“以夏尔当沟口的小山包为基点,向北至山梁,向南约6公里处至小河,并沿小河向西直至入黑河口处为...
2229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碌曲县郎木寺乡尕尔娘村与四川省若尔盖县麦西乡在幕俄藏夏尔滩界线,现在虽然名誉上执行的是成都协议(1960年9月30日由两省、州达成的协议),协议规定“以夏尔当沟口的小山包为基点,向北至山梁,向南约6公里处至小河,并沿小河向西直至入黑河口处为...
2230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碌曲县玛艾乡与夏河县牙利吉乡之间在滴集塘的草山纠纷,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因草山纠纷死亡多人,牲畜的损失更不计其数,过去虽经民族上层人士多次调解,未能彻底解决。
2231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6年9月12日,玛艾乡花格村300余头牛越界进入秀沟麻瓦热尼河合布的尕海乡尕秀村草场,引起双方群众3次械斗,导致2人死亡,15人受伤。事发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组织民间调处调解小组,于1986年11月25日至12月3日在县招待所进...
2232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4年扶贫工作启动,是年给阿拉、双岔、西仓三乡投放资金8万元,扶持贫困户121户473人。1985年县民政局对全县贫困户进行了普查,是年底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扶贫办公室为县政府常设机构。1985年,投放无息贷款3...
2233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4年扶贫工作启动,是年给阿拉、双岔、西仓三乡投放资金8万元,扶持贫困户121户473人。1985年县民政局对全县贫困户进行了普查,是年底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扶贫办公室为县政府常设机构。1985年,投放无息贷款3...
2234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碌曲县从1987年开始实行对口帮扶,县工交局包西仓乡的呼尔和尕果两村,县城建局包郎木寺乡仁尕玛村,县水电局包郎木寺乡加科卡哇村,县农业银行包拉仁关乡唐科四组。
2235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戎族是活跃于我国西周春秋时期的西北古代民族。戎族属于汉藏语系,与羌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戎的存在,古籍中曾有记载,《诗经》“出车”篇有“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