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2302 条 432 / 821
646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银达乡,旧名“达子沟”,河北坝10条水道之一,因明弘治年间安插“前元达种”于此,新开水道名曰“达子沟”。达子沟东有“蒲草沟”,蒲草沟地力及收成略胜于“达子沟”,俗有“金蒲、银达”的美称。
6467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肃州区的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久负盛名,有一定的时代背景,追根溯源还要从当时的酒泉县河北区银达乡说起。
646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文化遗址,是古代人类的建筑废墟以及在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是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形成于已经成为历史的人类发展阶段之中,这些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某些生产活动的产物,是民族历史...
646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赵家水磨“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因“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临近赵家水磨作坊而得名。
647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西河滩四坝文化遗址,位于清水镇中寨村七组西侧,处于一条南北流向的季节性河流——白沙河东岸的台地上。遗址面积约5万平米,大部分保留在夹杂有第四纪黄土的沙砾堆。
647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盐池白土崖“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位于清水镇盐池村东北“车家崖湾”东侧的大沙丘上。酒泉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曾在大沙丘上发现过细沙为掺和料的红色陶片,因发现的数量不多,故未对车家崖湾的“白土崖子”进行发掘清理,遗址面积至今尚未查清。
647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西湾“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位于清水镇原西湾村6组北的陈家沙河西岸。陈家沙河属今清水境内的一条南北流向的季节性河流,它每逢夏秋季节有洪水下泻。
647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清水将台墩周围诸文化遗址,指除将台墩及其坞壁以外魏晋时期的陶窑遗址、砖窑遗址和聚落遗址。
647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丰乐河干骨崖“四坝文化”遗址位于丰乐镇大庄村原八组西侧的丰乐河东岸上,因遗址断崖上裸露几具死者干骨而得名。
647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三奇堡水塔地“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位于三奇堡村水塔路口东、312国道南侧。经三奇堡砖厂取土探明,该遗址东西长150米,南北宽324米,分布面积48600平米。
647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下河清皇城,是一座汉唐古城遗址。汉代系“乐涫县”城,唐代系“福禄县”城。
6477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三墩下古城遗址位于三墩镇的下古城遗址,乃汉代“会水县”城遗址。
647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草沟井古城,位于肃州区清水镇与肃南县明花乡交界处的荒滩中,距今清水镇沙山村下庄子约5公里。古城遗存相对完好,城为方形,边长百米,开南门,四角有圆形角墩,清乾隆初年仅有几名清水堡营的瞭望兵在“草沟井墩”坚守。
647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兴圣皇帝”陵,是西凉国王李暠的陵墓,位于酒泉城西偏北7公里处的果园镇丁家闸村耕地南缘。
648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李暠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西凉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是酒泉自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经济最繁荣,社会最安定的时期之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