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2302 条 393 / 821
588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出殡前一晚,待十二点夜深人静,举行辞灵仪式后,要到村头路口或土地庙为死者“送盘缠”,又称“发盘缠”或“发纸马”。
588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选吉穴,即相墓,是丧葬礼仪中的重要一俗。民间认为,祖上墓穴选的好坏,对下代影响极大。如果祖墓葬在风水宝地,则下代高官厚禄,衣食无忧;如果祖墓风水不好,则家境败落,人丁不旺,故在殡葬时,讲究一些的人家要请风水先生或阴阳先生选择“吉壤”。
5883
出殡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本段文字讲述的时出殡时的礼俗。包括:抬荡、龙杠、茴索、牌位、回灵、请棺、起程、摔老盆、柳魂枝、买路钱等名词及出殡的步骤。
5884
下葬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本段文字讲述下葬阶段的民俗。包括:落葬、吃“倒头饭”、燎龙杠等细节。
588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送葬回来后,要“跨火盆”,又叫跨火,亦称燎火、跃火,是肃州民间殡葬活动中的一道程式。一般是丧家和送葬者由葬地归来后,在进家门前,须从一盆火或一堆火上跨过,有的还伴有磨刀、含糖或喝糖茶、洗手、熏衣等各种程序。
588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下葬回到家,孝子谢过主事的傧相和阴阳先生,就要在家或酒店摆酒席,感谢吊丧者。丧者去世第三天晚上,丧家亲属要举行“复三”仪式。就是亲人去世第三天进行祭奠、举哀。瓜果、肉菜、油馍馍、烟酒及烧纸等祭品都准备的比较丰厚,说是逝者当晚要在阴间请客,需...
5887
祭七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亲人去逝后四十九天内,每隔七天,儿女们都要到坟前去烧纸送钱,共祭七次,谓之“祭七”,俗称“烧七”。焚烧的物品除纸钱外,还有“聚宝盆、摇钱树、宝柜、元宝、长钱”等纸扎品。“祭七”分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烧完七七后丧期便算...
588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在家人去世后,兄弟、子孙及前来致祭的亲朋好友,都会献上用鲜花或者纸花等扎成的环形的祭奠物品,俗称“花圈”,献给死者表示哀悼与纪念。
5889
立碑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父母去世后,子女为表示孝心、敬重和悼念,多在坟墓上立一块碑。还有一些人家因久居外地,不常回家上坟,怕以后坟头越来越多不便寻找,就为亲人的坟莹立座碑,等于作个记号。碑分“后土碑”和“纪念碑”。后土碑为祖坟碑,作用类似于地契,立在坟墓的后边,不...
589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每逢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春节以及婚嫁,或其它一些死者的纪念日,人们总要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钱。人们相信,纸钱是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用的钱;多烧一些纸钱,死者在那个世界里才会有钱用。其实也是对死者的一种悼念。纸钱,是在葬礼及扫墓祭祀时,用以供...
5891
祭祖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祭祖,乃是敬拜、祭祀祖先,包括在父母丧礼上的敬拜和祭祀。虽然讲究逢节必祭祖,一般是在春节、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或在家里祖宗牌位前焚香献供,或到祖坟祭奠。
5892
迁葬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民间常说“穷不改门,富不迁坟”,指的就是不要盲目看风水,迁坟之事更不可随意。由于一些不可预知的原因,造成祖墓不佳,确需迁葬或改葬的,也有严格的讲究。
589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裕固族人信仰藏传佛教,其丧事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葬俗因地而异,有火葬、水葬和天葬。
589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回族人去世,不说死,而说无常(塔不提),或用阿拉伯语说“冒台”即死亡,或谓之归真。返朴归真,就是回归真主,死人谓之认。回族大众认为生死是真主的前定,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回族人想不开而自杀的很少,因为古兰经禁止自杀。回族实行土葬,主张速葬、实行...
589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礼仪在传统社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