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2302 条 389 / 821
582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回族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
582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十月一日(教历)为开斋节。这天,男女老幼喜气洋洋,沐浴盛装,上寺礼拜,走亲戚看邻居,互相问候。
582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在开斋节后第七十天举行。时间是伊斯兰教历太阴历十二月十日。因为教历每年十二月十日上旬为穆斯林朝觐麦加的大朝期,十二月十日为朝觐最后一天,要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
582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圣纪节,在伊斯兰教历太阴历的三月十二日,这是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穆斯林们重视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先知,赞颂穆罕默德的美德,永远不忘他的教诲。
582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回族的法图麦节在每年的斋月十四,即伊斯兰教历九月十四日。为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由回族妇女亲自出动,收敛钱粮,选择一个住宅宽敞的回族家里(现在基本都在清真寺),架几个特大铁锅,熬几大锅杂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请阿旬念经祈...
582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肃州人过去谈婚论嫁,秉承“三书六礼”。所谓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书,是整个婚礼程序中男女互相致敬的书柬,乃古时保障婚姻有效的文字记录;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是婚姻进行中的六个礼仪法度,贯穿求婚至完婚的整个过程,也是...
5827
相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子女到了合法的婚嫁年龄,经媒人牵线说和,男方就会到女方家登门“相亲”,又称“相门户、对看”,俗称“相人、相女婿、相媳妇”等。
5828
看家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男女相亲相中之后,男方要正式邀请女方到家里来做客“看家当”,肃州人叫“看家”,其实也是相亲仪式的延续。由媒人告知女方何日到男方家,看男方的家道及财产、生活状况的贫富程度。
582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相亲、看家之后,双方如都没有不同意见,就要“过礼”,履行“订亲”礼仪,俗称“订婚”。
5830
择吉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按照传统的做法,“定亲”之后,嫁娶的主动者一方,其父母应选择迎娶的良辰吉日,并由媒人通知对方,准备迎娶,俗称“择吉”,“送日子”,民间大多称“择日子”。
583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青年男女喜结良缘,在大喜之日都会在大门、洞房内贴大红“喜”字,以示喜庆。外人路过大门看见,也知道这家刚刚娶进新人,办了喜事。
5832
哭嫁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肃州与其它地方一样,姑娘出嫁时要“哭嫁”。旧俗以为,哭嫁哭嫁女哭得声情并茂、情真意切,就能感动人,给娘家和婆家带来好运和福气,谚称“新娘哭、两家福”。
5833
迎娶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定下吉日之后,接着就是准备迎娶结婚。佳期在即,男女两家都要杀猪宰鸡,准备喜宴,还要请好厨师、傧相、伴娘、轿夫、账房、师爷及其他帮同办事的勤杂人员。这些人应聘后,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作好迎亲摆宴的准备工作。娶亲之日,也是最热闹、最隆重的一...
5834
拜堂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新娘迎娶到家后,待吉时已到,即行拜堂之礼,即新郎、新娘在司仪的指挥下,举行的婚礼仪式。
583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婚礼宴席上,新郎、新娘要互饮“交杯酒”,表示夫妻相亲相爱,百事和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