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2302条
基础文献
23条
析出资源
6590条
图表
1537条
人物
1512条
机构
643条
事件
229条
地名
336条
专题
448条
作品
790条
实物
194条
知识出处
全部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肃州文史 第十五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九辑
肃州文史第十六辑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民国酒泉县志
酒泉市志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六辑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
肃州文史·百年巨变访...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检索条件
共 12302 条
386
/
821
5776
贴福字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肃州人过年,除夕天黑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门上、墙壁上、窗户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的人家还喜欢在大门口,贴一个大大的“倒福”,且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5777
贴年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每逢春节,肃州人盛行在室内贴年画,以驱凶迎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最早的名称为“门画”;因一年一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故称“年画”,俗称“喜画”。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5778
贴门神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贴门神,是肃州人春节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因门神是民间广受信仰的神祀之一,内容丰富,张贴、祭祀简便,在肃州民间非常普遍。门神,最初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叫“桃符”,又称“桃版。古人认为,桃木为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汉代起即用桃作厌胜...
5779
贴春联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按照传统习俗,大年三十,为增加喜庆气氛,家家户户都要在街门、屋门贴上新的大红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祥和、圆满的除夕之夜,迎来新的一年。春联,亦名门对、春帖、对联、对子、桃符等,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5780
除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除夕,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大多在腊月三十,又称为大年三十,与大年初一首尾相连。因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晚上叫“除夕”。
5781
压发钱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5782
守岁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守岁,也叫“熬年”,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据说守夜可以延年益寿,故又称“熬寿”,是肃州人除夕夜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5783
接神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在新旧年交替之时,老人讲究比较多的人家,都要举行“接神”仪式。在民俗中,腊月二十三祭灶后,灶神和各路福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除夕子时,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
5784
开门鞭炮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午夜子时,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肃州人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哗哗叭叭的鞭炮声除旧迎新,谓之“开门鞭炮”。
5785
拜年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春节期间,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到亲朋好友和邻居家里祝贺新春,俗称“拜年”。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祝愿的一种传统习俗。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
5786
大年初二迎婿日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大年初二,即农历正月初二日,最重要的习俗,是迎接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及儿女回家拜年,俗称“迎婿日”。
5787
出行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过去,在正月初五早饭后,肃州农村人家在门前地里点燃麦草,献供品,放鞭炮,并将牛羊车马赶到现场,让牛羊吃草,人们踏火堆而过,谓之“出行”,也叫“破五”。意即这一天后,就该上地劳动或外出打工、经商了。
5788
立春日 鞭春牛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立春,俗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头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结束,一年春季的开始,时间约在春节前后。民间于立春日要举行迎春神的活动。春神相传叫“句芒”,人面鸟身,主春事。至于立春日鞭打春牛、以祈丰年的习俗,则已延至州县,也称“打春”。
5789
戴春鸡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立春这一天,人们为讨吉利,便将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成的公鸡饰品,钉在孩子崭新的衣袖或帽子上,名为“春鸡”,俗称戴“春鸡儿”。
5790
咬春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立春这一天,大部分肃州人还保留着“吃春饼”的习俗,谓之“咬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