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2302 条 369 / 821
552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水利与家族没有关系。大坝灌溉面积远较新坝为多。今总寨、上坝两镇属大坝,新坝属今总寨镇一部分。新坝上三闸:头闸、小闸、店子闸。
552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龙洞”位于洪水坝老渠首南一里的东岸悬崖上,北距兰新铁路红水河大桥约3公里。洞府高出河面约3米,座东向西,洞宽3米,高约3米,进深4米。开凿于沙砾层,涂抹泥巳后用白灰纸浆造面。洞内无雕塑。正面绘有三座神像,技法朴拙。洞的南、北壁各绘一座“碑...
552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至今,酒泉图书馆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馆藏图书达12万册,其中古籍善本2693册。那么,这些古籍善本历时几百年不脆化、不腐烂,字迹不褪色,仍清晰可辨,放心翻阅,之中有什么奥秘呢?其一,纸中有绒毛。其二,墨中有胶质。其三,装订用纸捻
552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驻肃都御史徐廷璋创建肃州儒学,位于酒泉城东南隅。明正德元年(公元1522年),兵备使李端澄重修,增设“明伦堂”、“主敬斋”、“穷理斋”及仪门、礼门等建筑。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30年),兵备副使唐宽,将肃州学宫...
552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甘肃分巡道黄文炜,捐银修缮学舍,兴复文庙,彩绘正殿,并与明伦堂东创建“尊经阁”,派人到京津等地购置书文84部,共计900册,主要为经、史、诸子,以及制义、论策等,藏于阁内,供学生传抄阅读。尊经阁即为肃州最早的图书...
552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光绪元年,令肃州新任兵备道史念祖、知州杨大年,在旧基重建书院,于光绪六年冬建成开业。光绪七年,改书院为举院。民国凡年(1920年),酒泉举院改为“甘肃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此后改称“甘肃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5527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民国十五年(1926年),安肃道魏鸿发,创建酒泉县通俗教育馆,辟专室保藏《重修肃州新志》木刻印板,并发动各界捐赠图书和古籍,建立图书及报刊杂志阅览室。
552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1989至2004年期间,图书总藏量由70000余册增加到100000余册。1999年5月在酒泉东文化街9号建成图书馆和博物馆综合大楼。2009年在酒泉新城区宝泉西路建成面积5070平米、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酒泉图书馆。
552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古籍善本历时几百年不脆化、不腐烂,字迹不褪色,仍清晰可辨,放心翻阅,之中有什么奥秘呢? 其一,纸中有绒毛。其二,墨中有胶质。其三,装订用纸捻。
553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古籍典藏中有配有插图的,如《金石识别》绘有各种矿物晶体内部结构图,《海国图志》绘有中国各海关码头港口简图及通向外国的海、陆路线图,《山法大全》绘有形形色色的山水造型图画,等等,看上去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十分精美,足见古人刻印技艺之高超。
553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图书馆里还藏有部分“文革”红皮书,虽大部分当年被造纸厂收购走,但《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诗词》等部分精品得到保护和馆藏。还有《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民族画报》等“文革”画报,其摄影艺术性、真实性及印刷技术质量在当时都达到了顶峰,是不...
553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辑介绍了:文化的奠基草根文化的摇篮——肃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酒泉宝卷的遗存及发掘简况;历史悠久的酒泉夜光杯雕工艺;膏药匠和膏药词;古老的社火舞蹈哑剧“福禄车”;肃州民歌《黄姑娘》;乡村幽默社火“赶驴”;民间杂技“二鬼打架”;肃州民...
553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从2005年开始,肃州区基层文化工作者跑遍全区15个乡镇200多个自然村组,历经艰辛,发现和普查到16大类、7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酒泉宝卷”和“酒泉夜光杯雕”两项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酒泉地蹦子”、“酒泉福禄车...
553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酒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宝卷和酒泉夜光杯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彰显着醇厚朴实的艺术魅力。
553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河西宝卷·酒泉:酒泉宝卷是国内独存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活宝卷,是讲唱文学、语言学、民俗学、宗教史、思想文化史等社会科学宝贵的研究史料。它寓教于乐,以劝人行善尽孝、勤劳节俭、诚实做人、温良恭谦为主,是民间教化极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