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09 条 335 / 668
5011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8月据通报,徽县三级农科网建设有大的进展,全县17个公社建立了农科站,199个大队建起农科队,795个生产队建起了农科组,培训3740名农民技术骨干。
5012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9月1日至5日徽县县委召开公社书记会议,研究当前农村工作。会议采取重点参观学习,普遍检查评比,集中讨论的办法,观看了10个公社的秋田生产、科学种田、秋播备耕工作,然后分析了全县农业生产形势,讨论秋粮产量和全年贡献,研究搞好秋播为中...
5013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10月1日大河公社黑沟至虞关火车站公路建成通车,跨越“青泥岭”,全长22公里。
5014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10月18日徽县县委、县革委召开全县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广播动员大会(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9月15日至10月19日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在北京闭幕)。此后,又召开县级机关干部职工千人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报告会。
5015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5年10月伏镇公社伏镇大队创“耕作改制稻油两熟双丰收”典型,粮食总产达96万公斤,平均亩产464公斤,其中144亩稻田移栽油菜创亩产149公斤的高产纪录,改一熟为两熟,被甘肃省农科院编入《耕作制度改革经验选编》(1976年)。
5016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5年10月泥阳公社李磨大队创“耕作改制创新路,粮菜套种双丰收”典型,粮食总产达68.8万公斤,平均亩产486公斤,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万公斤,商品菜60万公斤。被甘肃省农科院编入《耕作制度改革经验选编》(1976年)。
5017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11月1日至5日各公社分别召开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三级干部会。会后统计,县社两级共抽调6135人,组成420个宣传队,深入农村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听取宣传的达84970人次。
5018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11月5日天水地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张志中、吴学通任中共徽县县委委员、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谢振武任两当县委委员、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免去徽县县委委员、常委职务。
5019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11月6日徽县县革命委员会正式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郇家庄白塔寺、文庙大成殿、隍庙大殿、甘沟遗址、虞关吴王城遗址、徽州城廊遗址、银杏高坪古墓、大河新修白水路纪念碑、伏家镇北禅寺铁钟、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遗址、红二方面军政治部遗...
5020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徽县县委召开公社书记会议,研究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地委书记傅得奎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学习了关于学习理论、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三项指示。会议前三天参观13个公社的18个农建点,检查贯...
5021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12月13日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全党动员,苦战五年,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伟大战斗号召,县委提出“学理论抓路线,一年建成大寨县”的口号,作出了《徽县1976年建成大寨县的规划》。
5022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12月25日天水地委通知,经省委批复:王建勋、黄凡宗任中共徽县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委员、常委、副主任,何志源任中共西和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县革委委员、常委、副主任,免去中共徽县县委委员、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免去朱文...
5023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12月25日天水地委通知:省委批复,程化龙任中共天水地委委员、常委,地区革委会委员、常委、副主任兼中共徽县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
5024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12月26日徽县县委发出《关于印发程化龙向党中央报告的通知》。徽县参加全农会议代表、县委书记程化龙在会议期间,给党中央写了题为“举旗抓纲学大寨11年来,特别是北农会议5年来的经验教训,对照大寨、昔阳找到了差距,提出了建成大寨县的设...
5025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12月伏家镇以公社为单位,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会战“骆驼脖子”,凿山拦河,营造良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