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09 条 325 / 668
4861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9月伏镇公社架山大队、银杏公社宋沟生产队、栗川公社闫庄大队利用长流水荒沟,筑坝蓄水,填沟合槽,造田种稻,做到塘、坝、渠、路配套,既保护了水土,又增产了稻谷。事迹被载入《甘肃省水土保护手册》。
4862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9月嘉陵公社大滩大队就地取材,用石块垒筑地埂,移土造田,修成“石帮堰”梯田251亩,引山溪水灌溉,栽种水稻成功。在徽县创造出第一个高山栽水稻的典型,粮食产量由13.85万公斤猛增至21.9万公斤,被载入《甘肃省水土保护手册》。
4863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秋徽县县革委会设立“战备办公室”,县人武部部长张斗胜任办公室主任,刘虎常任副主任。
4864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11月30日徽县县革委会召开“农业学大寨”泥阳现场会议,贯彻“北农会议”精神,副主任麻享春在讲话中提出“掀起全县农业学大寨新高潮,实现1971年粮棉双上纲”的口号。措施上除抓“改土”、“水利”、“良种”外,特别强调耕作技术,实行“...
4865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12月4日徽县县革命委员会上报“柳林公社峡口生产队粮棉双丰收报告”。全队当年83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40公斤,40亩样板田平均亩产皮棉60公斤,交售国家3000公斤;粮食总产9万公斤,比1964年翻一番,比丰收的1969年增长40%...
4866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12月11日天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通知,经地区革委会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彭兴杰增补为徽县革委会委员、常委。
4867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12月13日至18日徽县县革委会召开第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参加人员128人(内有党外人士18人)。会议以开门整风为主要内容,地区革委会主任盛学仲、副主任周基参加了会议。会议采取大会揭发批判和领导班子斗私批修,小会分析找根源总结经验教...
4868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12月17日甘肃省省革委会通知,经省革委党的核心小组批准,增补朱文庆、张斗胜、郭建章3人为徽县革委会副主任。
4869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12月22日天水地区革委会通知,经地区革委会常委会议讨论决定:郭建章任徽县革委会办公室主任,梁陆林、革建中任副主任;彭兴杰任政治部主任,杨美魁、王国祥、沈于任副主任;甄宗连兼任生产指挥部主任,何志源、何顺祥、张虎才任副主任;李志明...
4870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12月23日至31日中共徽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应到代表250名,实到代表228名,列席代表23名。吕国齐代表县革委会整党领导小组向大会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加强党的领导,为进一步实现“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的...
4871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12月徽县县革委会决定撤销“6.26”办公室,成立民政卫生局,由马锡清任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张克东、王召才、李文治任副组长。随后,又建立党支部,马锡清任支部书记,办公地址从革委会大院迁至现址。
4872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0年12月农田灌溉开始使用机井、电提泵。全县陆续使用天水500型简易玉米脱粒机作业,扩大使用“65型钢磨”磨面机35台,生产率每小时50—70公斤,改变了磨面靠水磨的历史。
4873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1年1月11日徽县县革委会在银杏公社召开全县“科学种田暨水利现场会议”,省红旗山“五七”干校农业专家胡裕国介绍28亩“春杂12号”玉米制种,平均亩产652公斤的制种高产经验;伏镇公社竹林4队农民技术员张宗介绍118亩玉米实行合理密植,...
4874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1年2月徽县县革委会贯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综合利用”的方针,决定以丝绸促蚕桑,以厂养场”,批准筹建“甘肃徽县丝绸厂”,从本月起开始联系技术培训,订购设备,从蚕种场抽人赴南方学习,并聘请技术人员来厂安装设备。
4875
知识出处: 中共徽县党史大事记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1年3月20日甘肃省推广水稻卷秧现场会在泥阳公社召开。此项新技术是银川农试站从江西省引进,徽县1970年派人赴银川学习后,在伏镇竹林、泥阳李磨试验成功,省农业厅召开这次现场会向全省稻区推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