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60030条
基础文献
250条
析出资源
12603条
图表
2540条
人物
23387条
机构
2718条
事件
11214条
地名
956条
专题
1947条
作品
3847条
实物
5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60030 条 392 / 4002
5866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商河县自元置教谕、训导,教育所属生员,掌文庙祭祠。1906年,废科举、裁教谕、改设劝学员,辅佐知县管理教育。宣统三年设立劝学所,至民国二年改为视学公所,民国五年复改为劝学所,民国十五年改为教育局,民国十九年改为政府第一、第二科,民国二十二年...
5867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商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于1939年7月,翌年置文教科,设科长、科员各1人。当时还处于日、伪统治时期,由于政府所在地变动频繁,文教科随政府行动。1945年商河县城解放后,抗日民主政府有了固定的办公地点,设置教育科,科长1人,科员2人。1948...
5868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教育事业发展概况。其中包括私塾、书院、学堂、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专业教育等。
5869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商河县古为齐鲁之帮,启蒙教育源远流长。建县以来,中贡士、举人、进士者,代有闻人。清代以前,县境内的教育形式主要是私塾。元初,鲜有义学,即免费私塾,故亦称义塾。义学虽免交束脩,但终年不得温饱的劳动人民子弟仍无力就读。等,更包括御制大诰,本朝律...
5870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辛亥革命之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商河县高等小学学堂于1912年率先改为高等小学学校,同时在旧教育署及仓库旧址建县立中山街初级小学。县立初级小学即城内中山街初级小学4班,176人。各校均购有少量的图书、标本、挂图仪器及简单的体育活动器械,如铁...
5871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第一所中学建于1942年,由伪县警备队队长田敬堂建,位于城西北隅,名为“敬仁”中学。1943年伪县警备队付队长李光明又在城南菜园建“光明”中学。初办时均招收初中班一个,40人,学制三年,除开设语文、数学等普通课外,另外加经学、修身、日语。1...
5872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师范:商河县1907年建师范传习所,1913年先后改为单级分所、单级教员养成所、小学教员讲习所,1916年改为师范讲习所,1922年停办。1958年,惠民行署拨款建商河师范,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按国家规定开设课程。同年9月,乐陵师范并...
5873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1930年国民党政府曾在福胜寺设民众教育馆。置问字处及讲演部,虽规定每晚演讲,但无人参加,不宣而散。建国之后,县工会于1951年创办机关学校,配教师5名,吸收县直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干部、职工共120多名,分初中、高小、初小3个班。早晚集中学习...
5874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商河县的幼儿教育起步于1956年,县投资在县医院西侧建园,配教师2人,吸收县直机关幼儿24名,后停办。1958年秋,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城乡很快办起幼儿园378所,5283人,但由于只图形式,不讲条件,大多不到半年就停办。到1960年,...
5875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抗日战争前我县的教育情况。其中包括总的情况、普通小学教育、女子小学教育、初等职业学校等。
5876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从时间上说,1925年以前,商河县的广大农村,多数以“村塾”为主,沿袭清末的封建教育体系,村塾读“四书”、“五经”、“古文”等。1930年——1937年,这八年可为商河县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时期。全县估计在校学生可能达到二千多人。已注意到文、理...
5877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1926年商河境内仅有六年全日制小学两所。商河城内第一高级小学,校址在县文庙东侧。全校教师约计15、16人。教职工工资由县教育局按月统发,亦无甚补贴。商河县周庄第二小学,校址在县城东北周家庄,班次人数和教师人员配备大致与第一小学同。即龙桑寺...
5878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县城内仅有一所商河县立女子小学。校址在县城内老十字街北仅有一至四年级的初级班,没有高级班。在校学生人数约有70—80人左右,教职员6—7名,除校长外,皆为女教师,课程设置与普通小学相同。
5879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1925年(民国14年)县城内有蚕业学校一所。班次及人数不多,课程设置除国文、算术外,尚有植桑、养蚕等实用课程,相当于初等职业小学,至1925年以后即停办了,没有继续下去。
5880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1936年(民国25年),商河县城北殷家巷成立了一所“乡村实验小学”(全名不确切),据说是根据梁漱冥“乡村建设研究院”的指导思想而建立的。课程设置与普通完小一样,校内仅有“农业实验园地”(即小型农场)一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