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3629 / 4093
54421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植物
华山垦殖场洲湖村彭家嵊有一株油杉,高30米,胸围2.65米,材积7.3立方米,树龄在300年以上。
54422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植物
岩泉林场400年以上的香榧树有1000多株,胸径1米以上的有30多株。
54423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植物
德胜关百家畲有几株500多年树龄的柳杉,直径在2米以上。
54424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粮食
本县所栽培的水稻,按生理特性、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的差异可分为籼稻和粳稻;按对光照长短的反应和生育期长短可分早稻、中稻、晚稻;按对土壤水分的反应分为水稻和陆稻;按米粒内淀粉的性质分粘稻和糯稻。建国后,为扩大复种面积,改单季种植为双季种植,又引...
54425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粮食
陆稻又称山禾,是本县50年代特有的稻谷品种,适宜在山上直播,全生育期170—180天,5月初播种,10月下旬收割,亩产100—150公斤。陆稻茎杆较硬,根系发达,穗长6寸以上,每穗160—200粒,谷粒大,金黄色,米质好,抗旱性、抗病虫性特...
54426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粮食
红薯又名番薯。本县原种有红心薯、白心薯两种,均为一年生,薯形呈圆筒形,醣粉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含水份多;产量低,一般亩产100—1500公斤。60年代引进外地红薯新品种——胜利百号,红皮白心,呈圆形、棱形,与老种薯相比醣分略低,淀粉多,...
54427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粮食
本县从明、清至民国均有一定面积的小麦栽培。据旧县志载:“方夏旧谷将尽,新谷未升,麦先熟,为接绝续乏之谷”。可见当时农民特意种植小麦,以备春荒青黄不接时食用。民国26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为2600亩,总产量为3120石。 建国后,小麦...
54428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其他
本县自明末从福建引进烟草种子及栽培技术,至今已三百余年历史。清代中期,县内植烟风气极盛,全县农民普遍争用肥田植烟,并出现租赁土地及雇工买肥种植烟草现象。清嘉庆十年(1805年),“合邑公请县尊申详各大宪”,立下《大荒公禁栽烟约》,以扭转种烟...
54429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油菜是本县主要油料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很大。民国26年,全县种植面积3800亩,油菜籽总产量560石。解放前至70年代初,县内所栽培的油菜均为白菜型当地农家老品种,产量低,一般亩产油菜籽15—20公斤,最高不超过25—30公斤;抗病...
54430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其他
清代县志载称“脂麻”,又载“芝麻即胡麻。服食以黑者为良,取油以白者为良”。民国时期,农村多以旱地、山地种植。民国26年,全县芝麻播种面积为3400亩,总产量2040石。解放后,群众除在旱地、山地零星栽培外还利用河滩洲地大面积种植。如裘坊乡裘...
54431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粮食
本县一向利用零星土地种植花生。民国26年全县花生播种面积为560亩,总产量1080石。解放后花生播种面积一般在数百亩至一千亩之间,亩产均在50公斤左右,1986年后面积扩大到二千亩以上,单产也有较大提高。1987年引进花生新品种——“海花1...
54432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其他
解放前,本县农民利用零星旱地栽培少量本地老品种棉花。解放后,先后引进了“岱字15号”、“彭泽1号”等外地品种,推广种植。新品种棉铃大,产量高。1958年至1965年集中连片种植100亩以上的有十里公社(今裘坊乡)裘坊大队,社苹公社社苹大队,...
54433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其他
本县潭溪、栗塘、十里(裘坊)、城关镇(日峰镇)等地农民多种于自留地、蔬菜地,产量高,一般亩产2000—2300公斤。
54434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本县原来只利用田边地角零星栽培。近数年发展成利用红壤大面积栽培。如潭溪乡的长洋、文青、大芸,栗塘乡的新荣和县鱼种场等处均安排了一定面积栽培,全年产量在百担左右。
54435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蔬菜
过去本县白菜品种很少,仅有黄芽白、青梗白、猪食白等3种,且只有秋冬季节才生产。民国26年全县白菜栽培面积3000亩,总产15万担。现在一年四季差不多都产有白菜,品种有:黄芽白、赣东白、千斤绿(70年代初从浙江引进)、鸡毛塔(本县又称“上海青...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