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0738 条
2022年
50738 条

颗粒类型

全部
11330条
基础文献
89条
析出资源
3800条
人物
2029条
机构
228条
事件
617条
地名
816条
专题
1244条
作品
2301条
实物
206条

颗粒列表

共 50738 条 3332 / 338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卷期
49966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0:05,111-00:01:48,977
华宁碗窑村,在省会昆明之南148公里,玉溪中心城区之东5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华盖山,山上有一座寺叫宁寿寺,这山下的一座城就因山和寺而得名,叫华宁县,华宁县古称宁州。华宁县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2019年生产总值达115....
49967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1:49,724-00:03:07,591
华宁七百多个潭泉,这七百多个潭泉里面的温泉,冷泉,就镶嵌在这一块绿色的土地上,像满天的星星一样闪烁着熠熠的光彩,千百年来给华宁注入了灵秀之气和旺盛的活力。在七百多眼温泉冷泉中,最有名的是象鼻温泉,七犀潭,鸳鸯泉,恩永泉,珍珠泉,西沙映月泉,...
49968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3:08,311-00:04:44,071
温泉就从象鼻岭石壁间流出来,依山势凿石砌墙修池,所以这个地方就叫象鼻温泉,这里温泉丰沛,长年不减,水温在39℃到40℃之间,一年四季都适宜于沐浴,感觉舒适安逸,水质清洁富有24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偏硅酸,锶,锂三种元素的含量,达到...
49969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4:45,448-00:06:12,408
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节日演出,华宁人都爱唱爱听这首歌。这首歌旋律动听,意境优美,唱起它,华宁人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听到它,你就会对华宁产生美好的向往。
49970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6:12,977-00:08:18,195
华宁还有“中国橘乡”之美名。华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全年无霜期260天左右。花开四季、春光常驻,特别是盘溪、华溪两镇的低热河谷地区,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柑橘生长的最佳适宜区。在这里生长的柑...
49971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8:19,875-00:10:32,826
华宁有着“中国陶乡”之美传。“宜古宜今,彝鼎尊槃同述作;亦文亦质,官哥柴定共流传。”这是清代进士刘大绅赞美华宁陶所写的对联。华宁陶古称“宁州陶”,兴于明,盛于清,有华夏古陶“活化石”之美誉。
49972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0:35,400-00:12:38,817
碗窑村的由来,与一个人有关,他的名字叫车鹏。有史料记载,在明朝洪武年间(1396年),距今624年。江西景德镇技师车鹏随军平定了云南后,朝廷来了一道令,随军人员符合条件者,可留在当地择业和生活,车鹏就属此类人。于是他带着家眷到滇南各地考察了...
49973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2:38,871-00:15:05,057
相传在北面的山箐里,住着公母两条龙,公的叫青龙,母的叫白龙,这条箐就被人们称作了二龙箐,白龙和青龙常年吐水滋润着这块土地,可是当地的人生活好过起来了,却忘了祭龙,于是二龙一生气就加大了吐水量,祸害了乡民,乡民苦不堪言。刘老仙与神仙对话,你们...
49974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5:05,786-00:16:28,453
车鹏马不停蹄忙里忙外,备料,请工,盖房,建窑,不过个把月的功夫,就在这华盖山下建起了第一口窑,点燃了第一把窑火,烧出了第一窑高品位的陶,这一批陶器拿到街上一摆出来,便亮了当地人的眼,因为当地人以往烧制和使用的是低温陶系,而车鹏烧制的则是高温...
49975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6:28,737-00:18:04,870
低温陶系和高温陶系的区别:第一个温度方面的区别,高温陶系烧制温度,一般是在900度到1200度,甚至更高,低温陶瓷烧制的温度,一般是在700度到900度,第二个区别是色泽,高温陶系的颜色更饱满,细腻,晶莹,而低温陶系则颜色比较木滞,第三个区...
49976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0:06,480-00:01:07,720
为了满足当地百姓的需求,也为解决故乡亲朋的谋生出路,车鹏呼朋唤友,叫故乡人到华宁来发展。不久,江西人姓汪的、姓彭的、姓尹的、姓杨的,还有周、卢、张、仲、高等各姓制陶人相继而至。跟随车鹏在县城西北建房、建窑、制陶。他们抟土成器,凝土成玉,不到...
49977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1:07,890-00:03:20,820
碗窑村的兴盛,靠的是群策群力和开拓创新。车鹏燃起的这把窑火,如同黑夜里的火把,点亮了祖祖辈辈制陶人心中的希望,照亮了碗窑村前行的路。在众陶户的努力下,碗窑村的陶业渐渐兴旺起来。他们开辟了一条窑街,方便了大家进行陶器交易。
49978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3:21,200-00:05:39,540
姓汪的陶户又投资建了一座三圣庵,这座三圣庵建造的时间是公元1399年,目的是以求圣主的保佑,姓汪的陶户投资建三圣庵。
49979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5:40,930-00:07:47,430
陶户想尽办法,立足于创新。一是他们突破了窑小的难题。他们的窑,俗称螺丝窑,体积小,能烧的陶器数量少,只能烧土碗、花瓶、小罐等,且烧制需要的时间长,效率不高。于是汪姓陶户首先想到一个办法,把螺丝窑改建为七寸窑,窑虽不算大,但装烧一次只需要七天...
49980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7:47,880-00:08:58,600
民国二三十年后,有的窑子的墩儿已增大至十一幢了。龙窑建成后,生产力得到了长足发展,窑工不断增加,窑户收入大幅提高,碗窑村更加发达起来。窑户感恩车鹏等老祖宗们的护佑,感恩这块土地的厚爱,于是集资把原建不适应人口增长需要的三圣庵搬迁到窑街上,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