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0738 条
2022年
50738 条

颗粒类型

全部
11330条
基础文献
89条
析出资源
3800条
人物
2029条
机构
228条
事件
617条
地名
816条
专题
1244条
作品
2301条
实物
206条

颗粒列表

共 50738 条 3330 / 338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卷期
49936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0:06,780-00:00:49,560
花灯(四) 主讲人:严伟 澄江的松园花灯 是花灯流入彝族聚居后的一种变种 它的演出习俗 是指父子相传 是不传妇女的 表演上 将彝族的舞蹈跳傩 融入了花灯表演之中等等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你看在花灯歌舞戏《大茶山》中 就用了彝族的舞蹈 这些都...
49937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0:51,040-00:02:24,460
随着抗日战争步步扩大,适龄青年陆续应征参加抗日,玉溪的兵员,大多集中于原云南步兵第一旅、第二旅。由此,军队里也有玉溪花灯在活动。上世纪40年代期间,驻昆明的部队军营里不时演唱玉溪花灯,昭通的军队中,玉溪的花灯活动也很活跃,当地的群众对此印象...
49938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2:25,760-00:03:51,080
灯夹戏作为新灯的前奏,是一些花灯艺人学习滇剧,将滇剧的剧目、表演移植到花灯中来,滇剧唱腔与花灯唱腔混杂在花灯中演出,成为了“灯夹戏”。
49939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3:52,380-00:08:50,280
比如说《红楼梦》里面的吊箫湘,贾宝玉哭灵的一段唱腔,我来跟大家说一下,因为这个也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花灯的这个时期,滇剧的唱腔,唱导板,滇剧胡琴唱腔,唱导板,贾宝玉,抱灵牌,泪如雨下,转花灯了,哭一声,林妹妹,心似箭扎,就是转了从滇剧的胡琴...
49940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8:51,080-00:09:32,840
灯夹戏在文学上的进步,比如说它的文学性 ,它的戏剧性,它的规范性,包括它的唱词的韵辙的规范。
49941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9:33,460-00:10:06,760
第二点的进步,表演上的进步,过去花灯就没有什么圆场,包括我们的虚拟的表演,开门、关门、骑马、划船、爬山、涉水、水袖、髯口等等,这些花灯是没有的,它就是拿着扇子崴啊、唱啊,这些是从滇剧里面学习 借鉴来的这些东西。
49942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0:07,560-00:10:48,080
第三点是在音乐唱腔上的进步,比如说板式结构的唱腔,唱腔的归韵,打击乐的应用,唢呐牌子的应用,花灯以前也是没有,比如说你要演一个大戏,说洞月迎亲人或是洞月拜堂,它没有吹打乐,那你就要从滇剧,从其它剧种,包括洞经乐里面借用,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
49943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0:48,520-00:11:32,460
在服饰上的进步,这个生旦,丑旦,花灯的这个净就大花脸,它过去基本上三小吧,就是生旦丑这个演员为主,所以在化妆上的规范性,包括他穿这些的服饰的,包括蟒袍玉带,谐子,披风,厚底,这个薄底,彩鞋,等等这些穿戴,都逐渐的学习规范。
49944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1:33,420-00:12:43,660
第五点就是道具上的进步,我们说的中国戏曲,这个一桌二椅是万变的,它可以当书房,宴会桌,公案,书桌,高山坡,织布的机杼等等,比如说它的在这个庙堂里面,它就供奉神灵的小帐,比如说轿子,车旗,水旗等等这些应用,以前花灯是没有的,这些都是在学习借鉴...
49945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2:43,720-00:13:57,740
建国以后,玉溪花灯对云南花灯又有了新的贡献,而最值得一提的是玉溪花灯始终是云南花灯中的中坚力量,玉溪花灯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继承与发展,始终是云南花灯的主要支柱之一。
49946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3:58,480-00:14:24,800
上世纪1952年成立专业剧团,抽调了玉溪所属地热爱花灯的人才——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设计逐渐配齐。
49947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4:25,740-00:15:21,300
先后排演了《王秀鸾》、《王贵与李香香》、《人往高处走》、《借红灯》、《柳荫记》、《十五贯》等古装戏和现代戏,深受各界好评。他们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回生棒》、《锤金扇》、《闹五更》《闹菜园》等,均在上世纪50年代云南省戏曲汇演中,获得创作奖或...
49948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5:22,540-00:17:19,700
建国前花灯班演奏的乐器很单一,文乐就是小胡琴、二胡、月琴、三弦、唢呐等;武乐就是一个木易和一个碰铃。这几件乐器要承载时代的大型剧目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由玉溪花灯剧团的严艺昌、刘本才二位先生研发和制作了一批乐器。
49949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0:05,100-00:01:43,080
严艺昌先生大胆借鉴了滇剧的丝弦,就是滇剧的主弦,为花灯这个剧种增设了另一个主弦,这个举措是大大丰富拓展了,花灯唱腔的表现力。
49950
知识出处: 倪伟顺、李潇潇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1:43,480-00:02:27,300
打击乐的这个制作,创造的一个人打。这个打击乐你看就一个人打,打的这个打击乐,一个人就完成了,大锣、铙钹、小锣、檀板,就一个人就把打击乐打完了,现在要四五个人才能完成的,当时就发明了这套打击乐,就是一个人这么打,这套打击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