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0738 条
2022年
50738 条

颗粒类型

全部
11330条
基础文献
89条
析出资源
3800条
人物
2029条
机构
228条
事件
617条
地名
816条
专题
1244条
作品
2301条
实物
206条

颗粒列表

共 50738 条 3203 / 338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卷期
48031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6:25,154-00:17:01,272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批评中,有了网络文学这样的术语,另外还有榕树下等一批文学网站和一大批网络写手,1998年因此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元年,尽管很多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作品的作家、评论家,并不把这些作品当作文学作品来认真对待。
48032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7:01,635-00:17:22,668
中国的文学疆域裂变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纸质媒体,另一部分为数字媒体,有人甚至将纸质媒体上发表的作品归于传统文学,而将网络文学视为新文学。
48033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17:26,163-00:18:29,057
在纸质媒体世界,文学的脉络基本上还是延续着20世纪以来的规则继续进行,但也不是没有调整,而最大的改变是数字媒体所营造的虚拟世界,在这一空间,差不多所有的文学样式都呈现出前无古人的特征,很多原先困扰文学的问题,似乎不再是问题,几乎是一夜之间实...
48034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0:05,999-00:00:53,332
开放的网络空间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次能够让文学的写作能量尽情释放,此前没有一个物质空间能够承载得下如此多的人物现象和作品信息,让众人狂欢起来,数码虚拟世界可以说来者不拒,笑纳八方来客,文学的嘉年华得以梦想成真,如果说纸质媒体受制于物质条件...
48035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0:54,392-00:02:23,288
文学、文化的创新与创造问题,此前一直是现代文学、文化领域争议最多的,是要传承与创新并重,还是创新压倒传承等,到底在现实生活中 还是一个文化资源的争夺和文化空间的占有问题,对于网络空间而言,这已经不是问题,诸如在纸质媒体中严肃文学的流行,大众...
48036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2:25,268-00:03:16,277
互联网时代,文学发展除了受制于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影响之外,资本的影响也在加剧每一次大的网络文学格局的调整都与大资本的运作有关,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大记事中被视为最大事件,是掌阅科技在上海上市和阅文集团在香港上市,大资本对网络文学的投入改...
48037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3:20,214-00:04:10,094
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的状况,正从急剧扩张的野蛮生长期间转向新网文时代。2017年6月,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中出台。8月又举办了中国网络文学+等大会,这些举措透露出政策导向内容为将引导网络文学向更高水准提升自己,这包括网络文...
48038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4:11,265-00:05:00,997
一些全国性的网络文学作家协会和研究机构也在逐步建立,一些有全国性影响的网络文学奖评,激励了网络文学的发展态势,网络文学研究也正在探索,向更多的可能性空间挺进。所以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研究正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活跃的文学空间,不断激励人类在文学写作和...
48039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5:03,731-00:05:29,968
中国的文脉犹如大江大河奔腾不息,四十年中国的文化发展进程历经了20世纪末和新世纪末的时空转换,形成了两个世纪的文学对照,这种双镜式的文学演进,是这个时代文学的历史现象,也是理解这个时代文学的一种方式。
48040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5:32,443-00:06:05,636
作为时代精神风向标的中国文学,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也不是普通读者,随意消费的快餐商品,而是有着更为高远的理想价值和审美追求,承载着文学史家们所说的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历史使命。
48041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6:08,090-00:07:17,680
四十年来中国文学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它像行云流水那样以自由活泼的生命形式,不断刷新纪录,呈现出独特的生命价值,也就在中国文学史行进过程中,西方文学不断传来,文学死亡的消极声音,但对于中国文学而言,死亡论似乎显得过于苍白。最突出的现象是中国文...
48042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7:21,940-00:08:19,281
如果将五四以来,一百年的文学进行一个完整的巡展,人们将看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和80年代之后,作家的写作产量特别多,而50年代至80年代之间,这些作家产量显得尤为弱小。
48043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8:22,312-00:08:56,196
某种写作历史的重新衔接也就是文脉的复归或延续,有评论家甚至认为,21世纪初的作家作品在品质上,超越了20世纪初的作家作品,这样的观点尽管显得有点高调,但着意点在于强化今天的作家创作与历史文脉的对接。
48044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8:56,517-00:09:44,664
四十年来的中国作家作品的论述,很多人侧重于创新和时代的独特性,但放宽眼光拉长时段,或许人们将越来越多注意到,异中相同之处将远远多于同中相异之处,这种同是共同的历史文化的影响痕迹也就是同一时空约束下的故事、人物、情节、情调、氛围、意蕴和追求的...
48045
知识出处: 徐洋洋、王晓丹系列讲座 | 起止时间: 00:09:49,953-00:12:11,426
当80年代以来很多人高度评价汪曾祺小说的独创性时,汪曾祺自己认为只不过是受到中国古典传统和五四新传统的影响而已,汪曾祺的说法比较真切地体现了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向上溯源与新旧传统对接的努力,汪曾祺是文学意识上较早带有这种,文脉传承意识的作...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