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3174 条
2021年
3174 条
作品类型
全部
3174 条
文学
1780条
艺术
108条
音乐
2条
建筑
68条
遗址
313条
器物
235条
其他
187条
道路
157条
正文
324条
颗粒列表
共 3174 条
35
/
212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11
东汉五铢钱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其他
外圆内方,径2.4厘米,孔径1厘米,重2.2克,面背有外廓,无内廓,面有“五铢”二字。
512
唐代开元通宝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其他
外圆内方,径2.5厘米,孔径0.7厘米,重4.5克,面、背均有内外廓,面有“开元通宝”四字。
513
乾元重宝钱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其他
含铁成分较多,外圆内方。径2.8厘米,孔径0.8厘米,重8克。面、背均有内外廓,正面有“乾元重宝”四字。
514
大历元宝钱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其他
含铁成分较多,外圆内方。径2.8厘米,孔径0.8厘米,重8克。面、背均有外廓,面有“大历元宝”四字。
515
建中通宝钱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其他
外圆内方,长2.1厘米,孔径0.6厘米,重2.9克。面、背均有外廓,面有建中通宝四字。
516
雀离关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位于安西大都护府北面的库车河上,主要是防止北方草原敌人南来袭击,在今库车城北面约20千米有一苏巴什古城,现在残存城堡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米,堡墙残高5米以上,只有一处门道,南向开。黄文弼教授曾在这里采集到龟兹古钱币及波斯翁米亚王...
517
盐水沟关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自库车绿洲通向拜城盆地的雀离塔格山中,有一条宽不过20多米的盐水沟。由此进入拜城盆地后,北越天山即可到伊犁河谷的特克斯或昭苏,西行可到阿克苏绿洲,直达中亚。所以盐水沟是古代军事和商旅要道,现在于盐水沟内仍可见到古代堡塞遗址数处,高尚存三四米...
518
乌垒关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拱卫安西大都护府的西、西北、北面已建立了柘厥关、盐水关、雀离关,那么在其东面是否也曾建关,史书并未明说。唯在东汉《刘平国治关亭诵》碑上指出刘平国除在黑英山盆地修建关亭外,还曾建修过“东乌累关城”,足证在东汉时期于龟兹东境就有乌累关城,以保卫...
519
哈曼沟烽燧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位于焉耆肥城西南3千米,七个星乡西南15千米的哈曼沟煤矿。烽燧建在一个小山上,呈正方形,边长20米、高约9米,面积200平方米,时代尚待考定。
520
喀拉亚唐代烽燧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位于轮台县城正北偏西24千米的迪那河渠首工程西南1千米的台地上。烽燧台面呈梯形,残高约7米,基宽约4米,用土坯垒筑。台基南侧有戍卒住房遗迹,基址成正方形,每边长约6米。遗址地表散布着大量的陶器残片、铁箭镞、铜带扣等,均属于唐代文化遗物。
521
齐兰烽燧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坐落在柯坪县阿恰勒乡齐兰村西南。地处东经79°33′北纬40°57″之间,为9″30′唐代遗址。烽燧呈梯形状,底部东西边长15.8米,南北宽16.2米,,顶部东西边长9.8米,南北宽8.2米。顶部及西南角已塌毁,现残高18米。烽燧基座为3米...
522
亚依法烽燧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位于柯坪县。东经79°23′10″北纬40°25′55″。建于南北朝至唐时期。烽燧坐落在一个周长270米,高2米的平台中央,稍稍偏南的地方,顶部南北长7.5米,东西宽6.5米,烽燧残高11米,基本上为夯土筑,层与层之间夹铺树枝。在遗址中采集...
523
别迭里烽燧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又称粟楼烽,为东汉烽燧。位于乌什县城西40千米的乌(什)一别(迭里)公路边戈壁滩上,西邻别迭里河,扼通往别迭里山口的要冲。烽燧外有台阶可至顶部,上有火烧红土遗迹。烽燧呈梯形状,底部东西长12.7米,南北宽9.8米,顶部东西长7.5米,南北宽...
524
央塔克库都烽火台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位于新和县城西约95千米处。长、宽均为12米,高10米,面积144平方米。主体用红柳、沙石、红砖构成,每层厚0.5米。整个烽火台保存完好。
525
东西昭怙厘大寺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东西昭怙厘大寺,在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突出记载这座名闻遐迩的大寺称:“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相称。佛像庄饰,殆越人工。僧徒清肃,诚为勤励。东昭怙厘佛堂中有玉石,面广二尺余,色带黄白,状如海蛤,其上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