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301 条
2022年
2301 条

作品类型

全部
2301 条
文学
502条
艺术
202条
音乐
205条
建筑
318条
遗址
128条
器物
130条
食品
248条
其他
531条
道路
37条

颗粒列表

共 2301 条 105 / 154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561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其他
滇国时期的民居均为土木结构,建筑风格主要是“干栏式”,干栏式民居分为上下两层,人居其上而畜处其下,上下层之间有独木梯相连接,这种干栏式民居,是我国南方古代越系族群,习惯居住的房屋形式。
1562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其他
滇国时期的民居均为土木结构,建筑风格主要是“干栏式”,其次是“井干式”井干式民居。井干式民居, 是在圆形或方形木料两端开出凹槽,然后层层交叉堆砌成房屋的底框,和墙壁的一种建筑形式,今天云南的独龙,普米等族仍然以井干式为,主要居住形式,称为“...
1563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器物
《爨宝子碑》全名,《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全碑400字。今天在曲靖一中校园内,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1564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器物
《爨龙颜碑》,全名《宋故龙骧湘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高3.38米,宽1.46米,厚0.88米,碑阳正文927字,现存在陆良县城东南薛官堡,(即原贞元堡)爨碑亭内,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1565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器物
在滇国墓地出土的青铜乐器中有铜铃。铜铃分为“马铃”,(又称“摇铃”)和“碰铃”。
1566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其他
论年代最早的为昭通东汉《建初刻史》(公元84年)
1567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其他
万家坝墓群为周朝时期的古墓葬遗址,1974年3月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青铜器出土,1975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共发掘79座古墓。出土随葬品有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乐器、装饰品等共1245件,其中青铜器1002件。出土的...
1568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器物
滇南第一古石”之称的《孟孝琚碑》(公元96年)
1569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器物
昆明官渡出土的东汉《塔密苴刻石》,即《延光刻石》(公元125年)
1570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器物
铜鼓在滇国墓地共出土了45面。铜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滇人的祭祀活动中常用来击打,声音雄浑悠扬,是我国古代南方越系民族,普遍使用的一种乐器。
1571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器物
在滇国墓地出土了不少反映滇人歌舞的青铜乐器和乐舞扣饰等,乐器主要有铜鼓、铜编钟、铜锣、铜铃、铜葫芦笙等。其中铜编钟由6个中组成,音阶齐全,主要在重大节庆之时演奏。
1572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器物
在滇国墓地出土的铜葫芦笙,分直管和曲管两种,这是一种管乐器,插入竹管吹奏时发出的声音十分悦耳。由此可见,滇国的乐器既有打击乐器,管乐器又有控制节拍的响器等。
1573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器物
白蛮等新型民族群体传承下来,出现了由碑主长于“安宁郡人”,白蛮贵族王善宝“自书”的唐武周,《王仁求碑》。 (公元698年)
1574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艺术
滇国的舞蹈艺术也十分发达,出土的乐舞俑,生动的表现了滇人优美的舞姿。常见的舞蹈形式有徒手舞和器具舞两类。徒手舞,不借助任何道具,仅凭舞蹈者的双手,前后左右有节奏的随乐曲摆动,腿部也做相应的身伸。
1575
知识出处: 滇云文化系列专题片 | 类型: 艺术
滇国的器具舞,舞蹈者手中持有不同的器具,按所持不同器具又分为羽舞,(持羽翎起舞),戈舞(持铜戈起舞),刀舞(一手持刀,一手提着人头),干钺舞(手持干钺、干矛),弓矢舞(披甲持弓),芦笙舞(边吹芦笙边起舞)等。滇人表演舞蹈大多经过化妆,有的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