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658 条
2023年
1658 条

作品类型

全部
1658 条
文学
479条
艺术
4条
音乐
1条
建筑
1147条
遗址
17条
器物
4条
其他
6条

颗粒列表

共 1658 条 49 / 111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721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类型: 音乐
“将军令”是一种六至八人合奏的吹打乐曲,气势恢宏,高亢壮丽,流行于苏南、湖州、桐乡一带。
722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类型: 艺术
“荡口马灯”的起源与养蚕有关。据说,早年养蚕连年发生僵蚕,老人们想到僵蚕有可能是马面王菩萨在作怪,于是他们开始找马蹈蚕房,拜蚕花五圣。后来找不到马,就用人扮马,表演马的动作拜蚕花五圣,由此逐步演变成了“荡口马灯”,一直延续至今。
723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类型: 艺术
“神像画”以和孚镇的最有特色,是以庙宇中的神像为主体和美化庙宇环境的画。庙宇中除了神像之外,还有庙里的戏台,门楼等墙壁都要画上山水、花草、戏剧等内容。这些佛像和故事为人类创造了一个超自然的虚幻世界,供人们在神气虚幻的世界里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希...
724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类型: 艺术
“干金剪纸”是千金镇传统民俗文化之一。每到养蚕时节,蚕农都会在门窗上剪贴大红“元宝”、“聚宝盆”、“老虎头”、“蚕猫”等图案,表达渴望蚕茧丰收的良好愿望。逢年过节,贴上“福”、“鲤鱼等剪纸,给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从而,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民间剪...
725
知识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 类型: 文学
诗人徐自华写《赠秋璿卿女士》其一收录于《蒙溪杂录》。
726
知识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 类型: 文学
诗人徐自华写《赠秋璿卿女士》其二收录于《蒙溪杂录》。
727
知识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 类型: 文学
作者郑贞华写《梦影缘》收录于《蒙溪杂录》。
728
知识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 类型: 文学
《回乡杂诗》收录于《蒙溪杂录》。
729
知识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 类型: 文学
《红梅》收录于《蒙溪杂录》。
730
知识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 类型: 文学
《忆江南》(其三)收录于《蒙溪杂录》。
731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 类型: 建筑
湖州陈英士纪念馆孙中山先生半身铜像,这座半身像通高21厘米,藏匣通长25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面板上用毛笔写着“呈庞青城孙中山先生遗像梅屋庄吉”15个大字。
732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 类型: 艺术
宋人朱克柔的缂丝画《莲塘乳鸭图》,堪称艺术珍品。该图长107.5厘米,宽108.8厘米。
733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 类型: 建筑
荻塘,1923年连接江浙沪的黄金水道荻塘因年久失修,多处坍塌,沿线农田常受水淹之苦。
734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 类型: 建筑
位于上海牛庄路704号的中国大戏院(前身为“三星舞台”)始建于1935年,是旧时上海滩的“四大舞台”之一。
735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 类型: 建筑
庞氏故居位于南浔洪济桥西侧,坐北朝南,前临东市河、后傍后河(栲栳湾河),系庞云鏳始建于同治年间的一座规模庞大的传统江南宅院,后来庞莱臣、庞青城兄弟便居住于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