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175 条
2022年
239 条
2023年
93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175 条
专题知识
410条
交通
29条
其他
85条
动物
17条
区域
52条
医疗
64条
土地资源
16条
数据统计
145条
景区
71条
景物
1条
民俗
30条
民俗文化
132条
物产
33条
疾病
45条
矿产
12条
美食
18条
艺术
12条

颗粒列表

共 1175 条 39 / 7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7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70年代从苏联引进一批大挽马和中挽马进行繁育改良,但由于引进马和当地马体格差距很大,自然繁育改良效果不佳。1978年引进一部分河曲马在全县进行自然改良。80年代从陕西引进一批关中驴,采取自交和采精相结合的方式改良当地驴种,并与马交配产骡。
57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境内从60年代首先引进长白猪、八眉猪,对地方品种进行改良推广,后又引进甘肃黑猪,现杂交猪种在全县分布很广,基本上都是经过改良产生的。
57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临农14、临农20、广临135、渭春1号、科13、科37、高原602、07802、永麦、高原338等优良品种先后在全县得到引种,推广面积每年在2万亩以上,平均亩产在200-350公斤之间,高产典型在450公斤左右。
57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70年代引进昆仑系,80年代推广示范川衣科,均为新品种。
57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从70年代示范种植拉萨蚕豆,80年代推广临夏204,临蚕2号,推广面积1万余亩,亩产量平均达250公斤左右。
57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70年代引进“多纳夫”品种,曾在县境申藏乡、大族乡、阿子滩乡等地大面积种植。引进的白云豌豆也在县境大部分地区广为种植。
57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82年在洮河沿岸藏巴哇、洮砚、纳浪等乡推广奥罗油菜1256亩,在9月份经县科委调査统计,奥罗油菜比当地大芥产量高出1倍,每亩最高产量250公斤,最低175公斤。1984年相继引进青油4号、刷巴、门源油籽、甘芥1号等品种,推广面积8000...
57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引进品种主要有大白花、一窝猪、串根、拉萨、脱毒、渭薯1号等,年种植面积1万多亩,每亩产量在1500一5000公斤之间,全县大部分地区广为种植。
57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引进品种有天亚2号、天亚4号,大多在气候高寒的申藏、阿子滩地区推广种植。
58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卓尼地属少数民族聚居区,且以藏族为主,有浓厚的宗教基础和习俗,宗教传说故事在民间有相当的生命力。这些故事大多数美妙奇特,虽然有些情节虚幻缥缈,但其中几乎都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憧憬,歌颂真善美,诅咒假恶丑,代表着人民的良好愿望,是...
58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这类故事流传在各个部落中,既是故事,又是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部落的历史。它不是以史书、家谱的形式遗留下来,而以故事的形式留传于世。这类故事,有点象经过演义了的史书,它们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编年体、记叙体史志,而是经过历代的口头流传、修饰、润...
58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意为“山花”,体裁属山歌类,内容属情歌。主要流行在尼巴、刀告、扎古录、完冒、恰盖、卡车、康多等地,分为独唱、对唱等形式。“拉依”的歌词每首3段,每段4句(也有每段2句、3句、6句的)。句式多为藏语七音节句和八音节句。曲式基本为带曲首的双乐句...
58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是当地藏语中对其厩歌的一种称谓,亦称为“勒”。主要在宴席上和酒会上演唱,演唱形式多样,可独唱、对唱等。流行于全县所有藏区。“勒”的歌词句式与“拉依”相似,曲式多为双句体,大部分曲调都带曲首。节拍为散板与有板相穿插,节奏以自由与规整相结合。调...
58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此地为历代弯弓跃马的战场,从周羌戎、汉马防、唐哥舒翰、宋王韶、明沐英、清左氏……,还有各民族间、部落间大小战事不断,为这类故事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创作素材,很多故事几乎就是战场记实。这类故事中尤以杨土司家族的战斗故事为多。
58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当地童谣流传区域主要分布在汉、藏、土族聚居区,洮河沿岸三格毛藏区(俗称半番子地区)。流传形式以汉语为主,其大多在儿童游戏时吟诵。也有少量的摇篮曲和催眠曲。这些童谣语言质朴、优美,有浓郁的乡土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