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082 条
2022年
10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082 条
传说、奇闻
197条
其他
112条
动物
58条
土地资源
28条
工业产品
12条
景物
1条
植物
43条
民俗
384条
气候、水文
44条
玄学宗教
30条
疾病
33条
矿产
22条
粮食
12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16条
美食
50条
艺术
32条
药物
1条
蔬菜
1条
谚语
6条
颗粒列表
共 1082 条
43
/
7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631
山丹县供奉观音菩萨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在佛教供奉的诸多菩萨中,人们最熟悉、最感亲切的,恐怕要数观世音菩萨了。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亦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因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据印度的传说,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大太子,他与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
632
山丹县祭拜龙王爷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农民们迷信,认为刮风下雨是受“龙王”支配的。并认为:龙王有“兴云布雨”的本领。所以他叫下雨,就下雨,他叫刮风,就刮风。还说,年景是风调雨顺,还是水涝旱灾,都得任凭“龙王爷”的高兴。因而在旧社会向龙王祈雨的特别多也很虔诚。 龙是中国古代民间信...
633
山丹县供奉财神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财神信仰源流不可考。山丹人对财神崇拜始于哪朝哪代也没法考证,但它作为普遍的世俗神信仰之一还是在山丹本土流传至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头脑活络,敢闯敢为的山丹年轻人来往于广州、深圳,做服装、做电器生意发了财,随之而来的...
634
山丹县敬奉土地神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易经》说“坤厚载物”。乾,为天;坤,为地。万物由土地中获取生命,互相依托,和谐生存。“厚德载物”,像土地那样滋生万物,养育万物,这才是世上头等的功德啊!使用了土地,破坏了土地的原貌,焉有不谢之礼? 古代房屋盖成后酬谢土神是一种祭祀形式。明...
635
山丹县张贴门神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山丹人大年三十日的习俗要贴对联、门神,这个习俗就像一日三餐一样不会让人忘记。贴门神的习俗在我国应该是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远古时代,人们对大自然无法认识,崇尚鬼神,将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和一切自然灾害都认为是鬼神所差遣,因而对自然界...
636
山丹县祭拜灶神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灶神山丹人称为“灶爷爷”、“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祭拜,供品为糖果,山丹人还专门制作“枣山馍馍”、“糖花子”、“油果子”供奉灶爷爷。“枣山”用发面做成云头,一个云头上点一颗枣,再把云头拼成等腰三角形,蒸或烙熟,再用红、黄、绿等颜料装点彩色...
637
山丹县山丹烙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艺术
“山丹烙画”是在我县古老的民间火烫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早时,这里的农牧民就用烧红的火钎,在木制农具和器物上烫烙各种不同的印记符号,作为识别的标志。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把烫烙印记发展为一种工艺技术,开始在日常生活...
638
山丹县麦秆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艺术
麦秆工艺画是中国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是中国民间艺术圈中的一朵奇葩,源于隋,兴盛于唐宋,流行于明清。山丹麦秆画工艺,是原文化馆烙画工艺厂在继承民间工艺传统基础上研发生产的特种工艺美术品。近些年来,原烙画工艺厂后起之秀,现已取得民间工艺美术副...
639
山丹县面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艺术
山丹民间面塑过去只是一种装饰用的食品,故历史上既无作品记载,也无作品传世,是作为礼仪、岁时等民俗节日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积淀而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春节民俗与山丹面塑: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的节日风俗,...
640
山丹县剪纸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艺术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些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山丹民间剪纸作为山丹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地域特色。...
641
山丹县提花绣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艺术
提花绣:是用各种丝线或棉线,以提花的针法在布绸表面要留密集的线疙瘩,用这些疙瘩连接成各种花鸟虫鱼图案,排列整齐、协调,特别是以提花刺绣成的梅花、菱花、水波纹、鸟鱼图案,色彩鲜活且有动感。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技术的普及,目前的刺绣和提花,分手...
642
山丹县贴花绣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艺术
贴花绣:先用各种颜色的布、绸料剪成花、鸟、鱼、虫图案,然后用丝线绣边,用滚针缝在服饰所需部位,再用各种彩线刺绣眼睛、翅膀、花枝和腿骨,绣出的物件活灵活现,在服饰上的图案突出,如同贴上的织物,形象优美、逼真。 刺绣作为山丹民间流行的手工技艺,...
643
山丹县布贴花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艺术
布贴画是用小块不同颜色布料拼接成各种图案的一种刺绣手法,又称“补花”。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挂包、背包和其他小物件(如香袋、荷包、玩具)等。这些生活用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增强了布料的强度和耐磨能力。我们古代民间有给小孩穿“百家褂”的习俗,即向...
644
山丹县社火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河西社火,据说从北宋时宫廷“驱崇”(赶鬼)习俗而来,它不是北宋首创,是经历千百年来的流传与演变,又经过广大河西人民长期地创造和发展,形成了这种有戏剧、有歌舞、有说唱、有对话、有武术、有杂耍多种表演形式,参与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民间娱乐表演艺...
645
山丹县太平车舞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艺术
“太平车舞”是集民间音乐、舞蹈、戏曲为一体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形式。它由山丹东乐乡城西村的村民们在封闭保守的条件下世代传承下来,其历史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据传,明洪武时,大量陕西农民被征,西迁至新疆屯田戍边,其中一支陕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