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082 条
2022年
10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082 条
其他
112条
动物
58条
土地资源
28条
工业产品
12条
景物
1条
植物
43条
民俗
384条
玄学宗教
30条
疾病
33条
矿产
22条
粮食
12条
美食
50条
艺术
32条
药物
1条
蔬菜
1条
谚语
6条

颗粒列表

共 1082 条 40 / 7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86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天文学业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至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因此这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587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芒种:芒种有芒的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的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588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起来了。
589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小暑是炎热的开始,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590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的条件,露水凝结的较多,呈现白露。
591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渐冷,小雪时开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已有积雪。
592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593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之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寨。
594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毡袄”是一种盛行于山丹二三类地区的羊毛制作的衣服。隔潮保暖、风吹不透,雨淋不湿。它有专门的“毡匠”制作,一件毡袄,需要8~9斤纯羊毛。匠人将羊毛摊开,放在竹子做的工具上,按照衣服样式铺好,弹松,然后像擀毛毡一样擀到需要的厚度(约2厘米),...
595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山丹人穿鞋子,农村布面鞋子最普遍,鞋底都用麻绳纳成,鞋帮一律青色,或条纹或青布料,现在农村富裕了,鞋样颜色有了变化,几乎城里商场买什么鞋子,都能买上穿。布鞋夏有单,冬有棉鞋。棉鞋里有一种鞋子左右不分,叫“鸡窝窝”棉鞋。其实“鸡窝窝”鞋最早从...
596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山丹几乎家家养羊,所以盛产羊毛。羊毛分“秋毛”和“春毛”,分别是秋天和春天剪的。秋毛“擀毡”(做毛毡之谓),春毛“捻线”。这个线怎么捻是有学问的,用木头小杈拴住线固定好,然后旋转木头杈,随着木头的转动羊毛线就捻好了。人们将羊毛捻成线,手工编...
597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山丹女性最早的袜子,也叫“裹脚布”,那时妇女从小缠足,俗称“三寸金莲”,以畸形为美。新中国建国后,妇女不缠脚了,但还穿粗土布做的布袜。但山丹羊毛多,比照着布袜,挑织成毛线袜。织毛线袜的却多是牧羊人或中老年男人,在牧羊时带着竹子或铁丝,还有动...
598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山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气候温差大,在穿衣上有“早穿皮袄晚穿纱”的俗语。旧时一般人家就两套衣服,夏天一身单衣,冬天一套棉衣。单衣里蓄一层羊毛就成了棉衣。样式男人为对襟袄,妇女是大襟袄。中年绅士在清代、民国时期外穿长衫,后来逐渐由长变短。后来把...
599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山丹军马场是汉代“皇家牧马苑”,曾繁殖过汉武帝从中亚大宛得来的“汗血宝马”。牧马人穿着最有特色也最能抵御祁连山温差寒冷的“老羊皮袄”放牧,白天穿夜里盖,既挡风又保暖,适合当地气候。老羊皮袄用绵羊或山羊皮缝制,大襟(斜领)掩于右腋下,羊皮光面...
600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传说西汉霍去病征战河西时建立了“山丹军马场”,后来曾繁育过汉武帝从中亚大宛(读音yuan,今乌兹别克一带)得来的“汗血宝马”。军马场是祁连山下东亚最大的马场,海拔高,早晚温差大,夏天夜里也很冷,冬天夜里零下几十度。牧羊人为了度过这寒冷的夜晚...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