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685 条
2022年
68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685 条
其他
330条
动物
8条
土地资源
41条
植物
7条
民俗
7条
水果
8条
矿产
97条
粮食
1条
艺术
2条

颗粒列表

共 685 条 30 / 46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436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1986年安西果用瓜生产基地环城、瓜州、 南岔三个乡和县农林三场种植果用瓜1.0998万亩,占全县瓜类面积的97.9%。7月初,部分瓜田岀现死秧烂瓜,到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死秧烂瓜面积达到0.8352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4.3%,平均发病率...
437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1990年全县种植小麦玉米带田3.01万亩,环城、瓜州、南岔三乡2.2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 74.1%。在7月下旬,正值玉米抽雄期,该三乡突然发生带田玉米大面积折倒现象。据调查发病面积0.9221万亩,发病率在20%以上的面积0.634万...
438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1994年和1995年两年,棉花蜗虫在我县大面积发生。1994年全县植棉4.4467万亩,百株蚜量1000 头以下的轻发面积2.574万亩,占植棉量的57.8%;百株蚜量在3000头的较重发面积0.786万亩,占17.6%;百株蚜量3000...
439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玉米是安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1991年从敦煌传入危险性害虫玉米螟,到1994年西三乡玉米螟普遍发生,有虫面积1.019万亩,面积达91%,平均被害株率48.1%,对当年产量造成了一定损失。1995年环城、瓜州、南岔三乡开展了大规模综合防治...
440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动物
安西牛是长期繁衍在甘肃最西端的蒙古牛类型的役用地方品种。全县均有分布,但以踏实、桥子、布隆吉地区所产最优良。故又名“桥子牛”、“踏实牛”。对环境条件有特殊的适应性。近二十多年来向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浙江、新疆等省区和本省庆阳...
441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戏剧中算命先生打扮。一手执纸糊膏药幌子,一手执拨浪鼓,不时摇动,有唱有说(词自编)。
442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戏剧中武生打扮。头戴牛角尖白色毡帽,帽周围用黑色平绒镶云转图案,毡帽左右及前额插黄表摺身穿红色衲衣穿白色靠腿,一手提细鼓,一手执鼓槌。
443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戏剧中彩女打扮。梳发辫,戴红花,着红,绿衲衣,系摺花裙子,手执小铜锣,配合击乐敲击。
444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戏剧中书童打扮。头戴僧帽,配有王方佛,身穿黄色夹夹,下穿红色靠腿,双手执棒槌,配合击乐敲击。
445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戏剧中小丑打扮。头戴相公帽,身穿彩色道袍,手拿蚊甩子,配合击乐活动于场外,起维持秩序作用。
446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戏剧中媒婆打扮。身穿大红袄,大麻脸,大肚子,耳戴大红纸炮,一手挎篮,一手拿扇,配合击乐和俊公子活动于场外,作用相同。
447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戴假面具,妞妮嘻戏,滑稽逗笑,配合击乐,双双活动于场外。地蹦子跑跳花样很多。据安西文化馆调查约有二十多种。通常有:一字长蛇、二龙戏珠、三珠套月、拜四门、五福梅花、九连环、盘肠儿、蒜辫子、龙摆尾、蛇脱皮、剪子股、白马分鬃等。由于动作比较简单而...
448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是经化妆的人踩在木制跷棍上,随社火队表演的一种形式。高跷有高达七八尺的,一般约一米多。人物化妆多以戏剧人物造型,如“杨家将、三国人物”、“铡美案”等。
449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跑旱船也叫“花船”。是用竹、木等物扎成长7-9尺,宽3尺的船形蒙以彩布,饰以花纸,表演时套在女舞者腰间,如坐船状,另一男者扮船公与船中女对舞,表演船行水面,一般社火队有两只船交替对舞,要边唱边舞,表现劳动、爱情生活,词曲多为自编。
450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 类型: 其他
一般社火队都有,有的两只以上,有的一只大狮。每狮需二人同狮衣舞,另有一人扮勇士,手执红色绣球,随乐击来回挥舞,引绣狮子上下、前后、左右翻动以至爬三层以上山形大方桌或者五层以上长条凳,上山、下山翻滚跳跃,令人惊心动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