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图书馆
甘南州图书馆
机构用户
甘南州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138 条
2023年
2138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38 条
专题知识
812条
交通
87条
区域
265条
医疗
89条
数据统计
375条
景区
45条
民俗文化
367条
物产
93条
神话、宗教
5条
颗粒列表
共 2138 条
77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141
饮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玛曲牧区的主要饮料为奶茶,窝奶,偶尔也喝酥油茶。 牧民习茶,一般以茯茶(也称砖茶)、松藩茶为主。松藩茶味香,茯茶色浓,两茶同煎,色味俱佳,再加以鲜奶,便是牧区盛行的奶茶。近年来随着牧区的改革开放和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牧区有外出工作之家,也逐...
1142
餐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草原上牧民一般不用筷子,随着社会的发展,渐开此习。一般牧民家庭都有食刀数把,以备食肉用;米饭从前用手抓着吃,现在多用小勺子。历史上,玛曲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落后,生活用品十分匮乏,碗具尤其缺少。一般牧民家庭人手一碗(多为木碗),因此,禁忌...
1143
灶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牧区燃料,均为牛粪,而灶一般为三种。一种称为“加吉”,是一种三只脚的铁架,三根直竖的铁条,下端稍向外散,以便支撑,腰上用三道铁条焊接固定。这种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用得较多,目前很少有人使用。它的特点是轻巧,易于携带,但烧火不方便。用这种...
1144
其它习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男人喜吸烟,一般为鼻烟、旱烟。青年一代,也多有吸纸烟者。鼻烟多以尼泊尔进口的为贵。一般吸鼻烟者多以精巧的鼻烟壶装,随身携带。鼻烟壶质料有木、铁、磁、玻璃、牛角等。除牛角鼻烟壶外,其余多从外地进口。牧民一般喜用牛角鼻烟壶,其制作方法是截取牛角...
1145
牧民住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根据生活季节的不同一般住帐篷、土房(房屋),但仍以住帐篷为主,究其原因与游牧生活有关。在长距离,大范围游牧的地方,人们多住帐篷,如在夏窝子等;而在定居的地方,比如冬窝子(冬天放牧的地方)则以土房为主。建政前,玛曲各部落除寺院外没有一间土房,...
1146
僧人住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僧人住房,一般屋内四壁大都用木板装饰,贫苦僧人则是装饰半壁。墙上均装有佛龛和碗架,活佛和高僧还装有壁橱。佛龛内供有佛像和经卷,还供有铜质或银质酥油灯和净水碗1至3付(每付7个)。酥油灯每天点1至2次,净水碗内盛干净水,每天早晨献上,下午汇集...
1147
行旅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地广人稀、草原辽阔的玛曲牧区,牧民自古出门旅行,探亲访友,甚至外出放牧都离不开马和牦牛代步。玛曲建政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牧民时尚摩托车,县城和各乡镇附近,公路沿线的牧民基本上每个家...
1148
礼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玛曲建政前,基本上处于半封建半奴隶的统治之下,再加藏族是一个全民崇尚佛教的民族,在本来森严的等级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一般见土官、头人、活佛都要跪拜叩头。求见时他们说一句,则求见人应一声“啦索”,有时再吐一次舌头,表示知错。离开时,要退至门口...
1149
洛赛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是牧区藏族最隆重的节日,藏语“洛赛”即新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甘南地区这一节日以汉族的农历正月初一为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逐渐开始过藏历年,但只区限于一些学校、机关)。初一日,家家煨搡,在佛龛前点燃酥油灯,供奉酥油炸成的各种面点...
1150
毛兰木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它渊源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1409年在拉萨举办的祈愿法会,甘南地区拉卜楞寺院最为盛大。一般从农历正月十三下午开始至正月十六日结束,共四天。玛曲各寺院均集会跳神一次,祈祷预祝群众一年四季平安,人畜兴旺。
1151
涅槃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3月10日群众到寺院朝拜。
1152
娘乃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4月15日是释迦牟尼的诞生日,这天僧俗群众,家家户户斋戒不举炊火,不说话交谈,以示纪念,并穿上新装,集中到寺院进行礼拜、烧香、转经轮等佛事活动。
1153
插箭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实际上是祭山神的节日(山神藏语意为“拉卜则")。祭山神用长木杆和箭牌,木杆长约七、八尺,上端削尖,系上丝绸彩布,也有挂羊毛的,象征箭杆,箭牌是长约2米3寸宽的薄木板,绘以五色云景,由男子各执其中一种,到时齐聚指定的山头,插成一丛状物,上面缠...
1154
祭拉卜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时间多在春夏两季,每年一次,一般请喇嘛念经,杀牛宰羊祭之,同时举行晒佛、赛马及歌舞大会。
1155
香浪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是由夏河拉卜楞寺院和尚夏季打柴而流传的节日。一般在7月或8月初旬,那时正值草原的黄金季节,各地牧民或亲朋或家人,依山傍水,扎起帐篷,杀牛宰羊,大家饮着酒,喝着奶茶,吃着“窝奶”、“辛”(一种点心)及瓜果等,谈心说笑,载歌载舞,纵情愉悦,许多...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