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图书馆
甘南州图书馆
机构用户
甘南州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138 条
2023年
2138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38 条
专题知识
812条
交通
87条
区域
265条
医疗
89条
数据统计
375条
景区
45条
民俗文化
367条
物产
93条
神话、宗教
5条
颗粒列表
共 2138 条
75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111
卓格尼玛部落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区域
据《安多政教史》等有关史料记载: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卓格尼玛部落的先民游牧在四川若尔盖县一带,该部的某辈头人娶热卜萨、德合让萨、巴萨三妃,而三妃各生一子,当头人在巴的地方过逝后,三子各自立业,逐渐繁衍为三部。热卜萨妃之子为长子,袭父业管理麦多...
1112
泽卫部落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区域
泽卫部之祖先早年居牧在今青海省泽库县境内的泽曲河沿岸一带。该家族中曾出一位称作地祗•泽郭的的人,小名叫泽吾。在他的后裔中又诞生了数位苯教贤哲。据传,他们在后藏娘道地方即年楚河上游曾建苯教十八座寺院之一的泽卫寺。该寺在吐蕃赤松德赞时期,遭到毁...
1113
莫合日部落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区域
莫合日部的先民是拉卜楞寺第二世萨木察仓•久美南卡活佛,从碌曲双岔等地方迁来的一些牧户和第三世萨檫仓•罗藏成勒嘉措家族中的部分牧户合并而形成的。另外,加上拉卜楞寺第二世嘉堪布•智华坚赞在该地方牧场有若干户牧帐,一并称作“莫合日”。据说,早年是...
1114
堪布部落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区域
堪布部的先民早年游牧在上阿坝一带,因该部是参智合堪布家族中的堪布仓和噶尔哇仓两族与参让部落发生冲突,而败迁至“谢格尔”地方,在那里依然受到参让部的侵扰,迫于无奈,又迁到尼玛一带,同拉卜楞相佐•贡去乎桑格仓牧场的帐圈一并在此居牧。因该部是以参...
1115
参让部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区域
据说参让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庞大部落,后因分裂,部分迁至上阿坝地区,部分在徙牧过程中从一处名叫“甲多”的地方逐步迁至玛曲一带,和泽卫、确秀等部落一起交叉放牧。不久该部内的维干和维周两帐因争头人之职,导致部落再次分裂,部分迁往阿坝一带,部分迁至...
1116
欧拉部落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区域
欧拉部落位于玛曲县西北部,东、北与尼玛部落和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旗外斯部落隔黄河相望,西邻青海甘德县、玛沁县麦仓部落等,南连阿万仓部落,东与乔科曼日玛部落接壤。系拉卜楞寺院八大“拉德”(神民)部落之一。 “欧拉”系藏语译名。一说是最早的7户...
1117
木拉部落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区域
位于玛曲县境西部木西合乡,东邻西合强部落,西、南与青海甘德县下藏科部落、青海久治县康赛尔门堂部落相连,北与欧拉部落隔山接壤,是黄河进入玛曲之地。根据青海《阿江日作》、《木拉历史》有关史料记载,木拉部落的先祖系藏族六大姓氏中之“智氏”世称牦牛...
1118
西合强部落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区域
西合强位于玛曲县西部木西合乡境内,地处黄河古道沿岸,阿尼玛卿山的南麓,东邻阿万仓部落,南连青海久治康赛尔部,西接木拉部落,北靠欧拉部落。“西合强”,又译作“夏强”,其先祖早年游牧在青海班玛一带(至今在其地有居牧的遗址),与康赛尔、康干部为兄...
1119
一夫一妻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一夫一妻制”是婚姻的主要形式,一般家庭中多是长子娶妻或幼女入赘,有的家庭则给最小的儿子娶妻或给长女入赘,他们是家庭的直接继承人。其它子女或娶亲、或出嫁、或入赘,必须另外组成单独的家庭;多数由于崇尚佛教的原因,家中只留一子娶妻生子,其余均出...
1120
一妻多夫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一妻多夫制”玛曲地区历史上普遍存在着“一妻多夫制”的婚姻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也有少数兄弟、朋友感情深厚,不忍分散,而出现兄弟共妻,朋友共妻的现象。在“一妻多夫制”的家庭中,妻子所处的地位一般较高,能受到全家人的尊敬。在兄弟共妻...
1121
一夫多妻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这种形式,一般流行在上等阶层和富有家庭,普通家庭不多见,即便有也只是少量不严格的事实婚姻。一般大都是姐妹共夫的形式岀现,或是姐姐入赘,后来丈夫与妻妹发生关系;或是先娶妹妹,后来又与妻姐发生关系,最后形成事实上的姐妹共夫家庭。当然与部落头人、...
1122
事实婚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玛曲地区还长期存在着事实婚姻。事实婚姻即男女不举行结婚仪式,便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或者女方没有出嫁举行结婚仪式,便与男方发生两性关系,继在娘家生儿育女,所生儿女在娘家和社会上不受歧视,可在娘家抚养,亦可婚后带到婆家,地位和财产继承权与家中兄...
1123
结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玛曲牧区的婚配程序虽然各方有所小异,但一般情况是:第一步合婚。是指男女通过介绍或自由恋爱而要结婚时,先要请僧人(喇嘛)算命,看其婚姻是否吉祥。如卜算结果满意,就进行第二步:求婚。一般由男方或女方请亲友或媒人带一条哈达和一瓶酒(或数瓶)到对方...
1124
婚礼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精心选定的结婚日子,新郎与亲友们带着哈达和礼物等去新娘家迎娶,时间多为天亮前。新郎、伴郎、伴娘到女方家,女家招待茶点之后,新郎临行前便向女方父母说:“领走的是人,留下的是哈达”。女方父母给新郎转送一瓶酒,一条哈达后迎亲与送亲的马队同时起程...
1125
生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玛曲牧区群众的生育,历史上一般在河边或牛棚,脐带用刀子或薄石片割断。七天后给小孩洗澡,浴后全身涂酥油,然后在太阳下曝晒,使婴儿健康。男生三日,女生二日亲友都来贺喜,哈达缠在婴儿身上,并送酒和茶。1955年玛曲建政前,由于医疗卫生事业低下落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