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138 条
2023年
2138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38 条
专题知识
812条
交通
87条
区域
265条
医疗
89条
数据统计
375条
景区
45条
民俗文化
367条
物产
93条

颗粒列表

共 2138 条 56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82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烤猪肉农区藏族大多养猪。宴请佳宾时,即将活猪用皮绳勒紧口鼻,使其窒息,再用小刀放血,架火燎烧皮毛,然后开膛切割、烹饪。以散养的小个子“蕨麻猪”的肉质最为上乘。
82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腊猪肉是将宰后生猪,除去内脏,剔骨,胴体内外撒上盐和花椒,挂在梁上任风吹烟熏。吃时或煮或炒,味稍辣而不腻。逢年过节时将腊肉切成大块煮熟,用木制长盘(卓尼藏语叫“若巴”)托出割食。猪肋巴称“尕尼骨头”,专待至亲。
82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灌肠用剁碎的肉丁、羊油、肝肺丁拌和盐、花椒做成肉肠、肝肠;用羊血佐料灌成血肠;用面粉(碗豆面更佳)搅拌成糊装灌制成面肠,煮熟切段食用,别具风味。
82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酥油是从牛奶中提取的油脂,富含营养,是藏族饮茶和拌糌耙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
83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窝奶将新鲜牛奶煮沸,倒在容器中,待牛奶不汤手时加入酸奶酵头搅匀,然后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几小时后,牛奶凝固成嫩豆腐状即成。窝奶,在奶香中略带酸味,清凉消暑,开胃催眠。
831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干酪藏语称“曲拉”。是将提取酥油后的牛奶(又叫“打拉”),加热熬煮成乳白色颗粒状凝固物,晾干储存。加入糌耙或米粥中以臻鲜美。
832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乳酪“辛”,以磨碎的“曲拉”加糖,搅拌在溶化的酥油中,冷却后成块状固体,可直接食用,也可溶于水中拌和糌粑食用。“特”,将蕨麻晒干磨成粉,与溶,化的酥油搅拌,加糖凝固前在表面放几粒红枣、葡萄干等作点缀。这两种乳酪,出门旅行当干粮、走亲访友作馈...
833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蕨麻哲则(蕨麻米饭)是将大米煮至七八成熟,捞出后用冷水冲去粉汁,再入笼蒸熟,然后将已煮熟的蕨麻和米饭分别盛于两个盘内。食用时取大米和蕨麻各一半,另加葡萄干、白糖,浇上溶化了的酥油乘热吃。蕨麻哲则被藏人视为上等膳食,只有年节宴请时方予供餐。
834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糌粑是将炒熟的青稞用石磨加工成面粉,俗称炒面。吃时在碗里放上几片酥油,冲入茶水,添上炒面,再加上些干酪,然后用手拌和啖食,喷香可口。农区产酥油不多,吃时将拌好的糌粑捏成勺子形,舀上预先制好的辣子、蒜、葱捣成糊状的汤或肉臊子,俗称“辣子尕勺”...
835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藏包做时将生牛羊肉碎块用两把腰刀,前后交错切割,并不断地浇水,加少许佐料即成陷子。擀面包成包子后,或蒸或煎,各取所需。这种带汁包子皮薄馅大,汤满油肥,形、色、味俱佳。
83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烧馍和面不用发酵,也不施硷面,擀成一指厚的圆饼,埋进滚烫的草木灰里,即可烧成脆香蓬松、筋道爽口的饼子。
83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奶茶将熬好的茶汁倾入铜壶,调入鲜奶,放入适量的食盐,熬滚即成。喝奶茶时,也可以往碗里放糌粑、酥油或白糖。
83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酥油茶将熬好的茶汁滤出茶渣,倒入预先放有酥油、食盐的特制小木桶内,再倾入鲜奶,反复搅动提打,使酥油和茶水融合,色呈金黄即可,然后装入壶内,放在温火上保温,以便随时趁热取饮。
83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罐罐茶甘南东部农区喜喝罐罐茶,是将茶叶放到小砂罐里熬煮,并时时用小竹棍搅动,待茶水熬到少而浓时饮用为佳。
84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都玛茶先在碗里放上一小勺糌粑,用勺稍微压一下,然后放少许“曲拉”和酥油,再往碗里倾入熬好的茶水,便可饮啜。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