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138 条
2023年
2138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38 条
专题知识
812条
交通
87条
区域
265条
医疗
89条
数据统计
375条
景区
45条
民俗文化
367条
物产
93条

颗粒列表

共 2138 条 52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76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医疗
系藏医珍宝类名贵产品,主要成份由珍珠、牛黄等二十五味珍贵药物组成。具有安神开窍、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震颤、昏迷不醒、神志紊乱、谵语发狂等中风、癫痫、面神经麻痹、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神经性疾病。适用于中风后遗症,面神...
76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医疗
由鬼臼、喜马拉雅紫茉莉、枸杞子等二十五味药物组成。具有调经血、祛风镇痛的功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心烦血虚等妇科杂病。适用于慢性盆腔炎、阴道炎(滴虫性、念珠菌性、老年性)、慢性子宫颈炎、月经失调等症。观察病例30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
76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医疗
在藏医临床已沿用一千多年,是防治消化道肿瘤的特效珍宝品,主要成份由仁钦坐台、藏红花、牛黄、熊胆等一百多种药物组成,用于治疗各种胃炎及癌前期病变,晚期消化道癌症的疼痛、溃疡病、肝病及疮疡疔毒、水肿喉痧等,无病者服用可调解胃肠功能,预防消化道肿...
76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针炙疗法出自甘肃省敦煌石窟的藏文针炙图,是七世纪以前吐蕃族绘制的,图中藏文穴位部分记述较详。 (2)艾炙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和发病穴位进行艾炙治疗。
77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拔火罐。 (2)拔牛角罐将牛角置于患处,用皮管抽气,抽气后患处出现红斑和肿包,然后用小刀划破,再用皮管抽气,用于关节炎和“黄水”患者。
771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放血的患者必须是身强力壮者.放血前应先1日3次连服3天由“阿肉拉”、“觉肉拉”、“帕肉拉”三果组成的“哲布松汤”,放血的季节一般在春天桃花开放的的某日下午(早晨不宜放血)。放血时在离放血穴位3指以上处绑扎,在穴位上纵切一小口,一般情况下,病...
772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烟薰法将药物粉末撒在火盆中燃烧(以炭火不使药物着火为准),使药物所产生的烟气充满室内。此疗法适于“龙病”的晕倒、过度饥饿、神经衰弱和神经不正常等患者。 (2)药物酥油烫将肉豆蔻粉末和藏茴香包于纱布中•放入温烫的酥油中,然后取出放在病人...
773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将药物磨成细粉涂抹于患者按摩部位,然后进行按摩。此法宜于瘫痪、关节炎以及“龙病”患者。
774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热熨法以盐或青稞等放锅內炒热,用布包好,置患处熨烫。此法宜于“培根”病患者。 (2)冷熨法用山泉溪流中的小卵石敷于病人喉管气穴中或双眉中间。此法宜于鼻衄或呕吐病人。
775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祈愿法会自正月初三夜起至正月十七日结束,历时15天,法会期间,寺院大法台亲临讲经,全寺僧人每日到大经堂诵经6次,其中晨辩与晚辩是在辩经场考取“然卷巴”与“多仁巴”学位的答辩会。会期还要进行下述几项活动。
77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初八放生节在图丹颇章院内举行,届时,让群众参观寺院所藏之珍宝,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牲畜系上彩绸,洒上净水后放生,被放生的牲畜,任何人不得猎取。
77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十三亮佛会在寺院斜对面南山麓的亮佛台上,将长约54米,宽约24米的弥勒佛象展示供观瞻。僧众诵经,群众肃然默祷。
77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十四法舞会在大经堂门前举行。参加舞蹈者戴面具佩饰,在乐队伴奏下,表演情节舞蹈,意为驱魔镇邪,使新的一年吉祥平安。
77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十五晚酥油花供灯会各学院僧众用酥油彩塑各种佛像、历史人物、花卉果蔬,固定在支架上陈列,前置铜制酥油灯,灯光使油塑更加艳美,游人争相观赏。
78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十六“转弥勒” 寺僧抬弥勒佛像,乐队伴奏,绕寺一周。正月法会即告结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