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138 条
2023年
2138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38 条
专题知识
812条
交通
87条
区域
265条
医疗
89条
数据统计
375条
景区
45条
民俗文化
367条
物产
93条

颗粒列表

共 2138 条 115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711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即男到女家作上门女婿。这类情况多因女方家中只生女而未生子,须招婿顶子立门户,继承家产,赡养老人。女家若有姐妹数人,一般由长女招婿,其余岀嫁。招婿婚事,仍然经双方父母同意后方可订婚。男家一般有兄弟两个以上者才愿意1人当上门女婿。结婚手续及仪式...
1712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而又最崇敬的礼节。凡节庆、拜会尊长、觐见佛像、恭迎贵客,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长短不一,短者三五尺,长则一丈多,质料多为生丝或绸织专用品,稀松似网。多为白色,藏族以白色象征纯洁、吉祥,也有少量黄、红色,还有蓝、白...
1713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寺院及其宗教活动中常见僧俗群众向佛像、佛塔、活佛磕头,在祭祀中向祖宗磕头,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向长者磕头的。磕头时,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到额、至胸,共揖三次,后双膝跪地,上身下伏,双手前伸触地面,叩头,再起立反复磕,一般一次磕三下。
1714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遇见活佛、土司、头人和尊贵的长辈,要脱帽弯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里垂低或放在胸前,低头鞠躬。
1715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意为新年。和汉区的春节相同,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过年期间又是各寺院的正月祈愿法会期,具有双重意义,僧俗同庆,更加隆重和丰盛。每年从农历十二月就开始作过年的准备。
1716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四月十五日是藏传佛教纪念释迦牟尼诞辰及园寂的纪念日,既是各寺院的宗教节日,也是全区信教群众的主要节日。节日期间僧俗均以闭斋、转“古拉”和念嘛呢(六字真言)为主要活动内容。四月十五日早晨聚餐后,当日闭斋,不饮、不食、不说话,直到十六日黎明...
1717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五月初四日是插箭节,藏语称“俄吾义加”,实为祭祀山神。此日,多以村为单位集中男性群众于选定的山头,举行插箭仪式。每户带一块绘有五色云景的木制箭牌,一根约5米左右长的旗杆,杆头扎有白羊毛细绳或哈达。早晨六七时左右仪式开始,先煨桑,点燃柏香...
1718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藏族称“俄吾吾佳”。这一天,汉族地区普遍过端阳节,迭部藏族则过“俄吾吾佳”,节日活动中有些内容相近,如早起到野外用露水洗脸,洗除尘埃,消灾祛病;采集艾蒿,用以防瘟驱虫,并晒干收藏以备灸疾之用;喝黄酒等习惯似有共同之处。而有的内容和纪念屈原并...
1719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是境内上迭地区的香浪节(意为“采薪”),本地藏语称“劳子介俄”,是一次传统的野游活动。电尕、益哇地区的农牧民群众在这一日,携带帐篷、炊具及青稞酒、酥油等饮食品,到风景优美的野外去消闲憩息,选择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草坪上,...
1720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迭部和其他藏区同样,是各寺院和信教群众共同活动的重要宗教节日。是为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园寂日而创立的。当地藏语称“九吾阿曲”,意为“十月五供节”。每年这一天,各寺院的经堂、佛殿均向群众开放,僧俗群众手提酥油灯,拿着炒...
1721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区域
辖9族。范围在今益哇乡境的达道村委会所属9个村。
1722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区域
辖21族。范围包括今益哇乡境的扎尕那、纳加、傲子、知子、高杂5个村委会所属22个村。
1723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区域
辖19族。范围包括今电尕乡境哇巴沟的亚安,吾子两个村委会所属18个村。
1724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区域
白阿卡宋旗,亦称拉麻尕什旗,分拜扎、什巴两个小旗,辖17族。范围包括今电尕乡境的电尕、拉路村委会和恰告村委会部分村。
1725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区域
宁巴旗,亦称尼巴旗,辖9族。范围包括今电尕乡境的电尕、拉路、恰告村委会部分(阳山)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