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395 条
2023年
239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395 条
专题知识
1287条
交通
17条
区域
70条
医疗
13条
印章
1条
基础设施
41条
姓氏
44条
数据统计
78条
景区
329条
民俗文化
304条
物产
205条
神话、宗教
6条
颗粒列表
共 2395 条
127
/
160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891
春节习俗食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准备腌鸡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鸡、鹅、鸭是缺不了的。有很多家庭除年糕外,还煮米糖块、花生糖等。年三十买猪肉除供祭祖宗、吃团圆饭用外,初一是斋日,不许杀...
1892
春节习俗蒸年糕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的、圆的,颜色有红、白两种,象征着红红火火、团团圆圆,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迢迢赶...
1893
春节习俗占岁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年正月初八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主之物繁育,当日阴,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
1894
春节习俗贴画鸡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贴画鸡画来驱鬼除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缕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
1895
春节习俗春节倒贴“福”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春节倒贴“福”字的民间传说。三亚海棠湾汉黎族人民都习惯贴“福”字。有送“福”贴上门,讨红包的,有“元宵”抬神像上门送福,这一传统已有几百年历史了。 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福的向往和追求。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追求,许多地方干脆将“福...
1896
春节习俗聚财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雾运。时至今日,汉人还保存着这一习俗,大年夜前扫除干净,初一初二不动扫帚,不倒垃圾,不泼废水,寓意聚财。
1897
春节习俗祭财神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五路神是:户神、灶神、士神、门神、行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
1898
春节习俗送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初五“送穷”,是海棠湾汉族人民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
1899
春节习俗开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正月初三开市。俗以正月初三为送穷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把一切晦气赶出门,招财进宝。现这一习俗已改,除初一外,初二起开市了。
1900
春节习俗过年规矩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干干净净欢欢喜喜过春节, 公婆父母给小送红包(压岁钱)。 初一拜爹(娘), 初二拜伯(伯父母), 初三泻口舌, 初四回娘家, 初五访亲人。
1901
吃汤圆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寓意团团圆圆。元宵节吃元宵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椰香汤圆是三亚海棠湾的传统风味。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在元宵前一天,李姓一家儿女砍椰子果取水喝,把椰果肉扔下,父亲很惋惜,同老伴商量做椰肉汤圆,他们把椰果肉磨成细丝,配糯米粉、地瓜粉、荔枝仁粉...
1902
猜灯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灯谜逐渐成为...
1903
放花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元宵节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大的有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到了清代,满族...
1904
偷青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一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偷青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三亚海棠湾地区习俗称“偷青”。男女青年均可去偷,偷的品种有椰子、西瓜、菠萝、...
1905
送孩儿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