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469 条
2021年
456 条
2022年
101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469 条
传说、奇闻
36条
其他
266条
动物
28条
土地资源
48条
工业产品
18条
景物
2条
植物
30条
民俗
740条
气候、水文
55条
水果
33条
疾病
74条
矿产
36条
粮食
62条
美食
2条
艺术
24条
药物
5条
蔬菜
10条
颗粒列表
共 1469 条
43
/
98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631
萝卜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粮食
萝卜干“颜色红玉玉,条形皱巴巴,一咬咯嘣响,品品椒盐香。”,连玩童都知道这东西准是枣庄民间腌制的萝卜干。 萝卜干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将萝卜洗净,顺切成长条,晾晒五六成干后收起放瓷缸内,一层萝卜一层盐,腌3至5天捞出再次晒六七成干,再入缸腌一次...
632
焖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粮食
焖菜曾被选为枣庄十大名菜之一的焖菜,是民间家常小菜。每年农历九至十二月,百姓家庭制作焖菜佐餐是很普遍的。 焖菜,是选用球茎甘蓝,俗称“苤蓝”、“辣疙瘩”作原料加工而成。加工焖菜时须选用新鲜、个大、光滑、圆球形的球茎甘蓝,洗净,削去根须,用直...
633
伏酱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粮食
伏酱每年夏季入伏前10天左右,枣庄民间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子里晒一盆酱,待到出伏,酱便晒了40天左右,可作调味料使用了。这种稀稠似麻汁,色呈栗红,油亮细腻,味香异常的酱,是在夏日炎炎的伏天里晒成的,因此枣庄人称其为 “伏酱”。 伏酱的加工与...
634
“三钱”糊涂稀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粮食
“三钱”糊涂稀饭,枣庄人习称“糊涂”。明代奇书《金瓶梅》中也将稀饭称“糊涂”,看来“糊涂”的叫法由来已久。“三钱”糊涂系指榆钱糊涂、豆钱糊涂和麦钱糊涂。“三钱”糊涂分别选用三种不同的主料做成,因三种主料或自然或加工后呈圆形铜钱状而得名。 榆...
635
豆钱糊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粮食
豆钱糊涂先选当年收黄豆,放清水中淘洗干净,搁在笊篱里控水,大约3个小时,干黄豆即可渍泅透。然后,将黄豆放石碾上轧成铜钱状圆薄片,收起。 锅内放进凉水,放入适量的豆钱,加火烧,待水开豆钱熟后,搅调些白面或碎全麦粉,下进豆钱汤内,再次开锅,加盐...
636
麦钱糊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粮食
麦钱糊涂先将小麦放清水中淘洗干净,放笊篱内控一下水,倒在瓢内渍模3个小时。然后,将小麦放在石碾上摊薄,乳成小铜钱形圆薄麦片,收起。鲜麦可不用淘,不用渍糗,直接放在石碾上乳成圆片。 锅内放进凉水,下进麦钱,用中火烧开,再改用小火慢慢烧烟。待麦...
637
漫话煎饼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粮食
煎饼的起源虽然无法考证,但人们食用煎饼具有久远的历史。枣庄市博物馆存有在当地发掘的东汉墓葬冥器陶磨,上下两脐,并有磨台,已经完全能够磨出当今烙煎饼的糊子。 据《峄县志》记载:“圆山,圆而四垂,状如覆签,山多沙石,可为批栃。土人制为磨,坚硬可...
638
义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民俗
义亲主要是认干爷、干娘、干兄弟、干姊妹、师兄弟等。 认干亲要举行仪式,小孩要磕头叫“干爷”、“干娘”,小孩小的可由其亲生父母抱着代办。干爷、干娘要给干儿、干闺女见面礼。认干亲是喜庆事,去认的要带礼品,被认的要设酒饭招待,干儿女逢年过节要去看...
639
结义兄弟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民俗
结义兄弟也称“拜把兄弟”、“仁兄弟”,通称朋友,一般为7〜8人。民间多以三国时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为崇拜偶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拜把子”其实是义气相投者结义。结义要磕头、盟誓,立金兰谱,各存一份,故也称“换帖”。结义誓词过去多为“皇...
640
认师傅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民俗
认师傅旧时的船民有很多帮派,如船帮、网帮等。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台儿庄船民主要是受青帮的控制。那时不加入青帮组织的船民俗称“白脖”,是混不开的。因此,台儿庄一带的多数船民都有自己的帮会组织。在当时,参加帮会也叫“在家礼'...
641
叩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民俗
民间俗称磕头。磕头作揖,行礼时先作一揖,然后双膝跪地,叩头。屈一次为一叩。大礼为“三拜九叩”,跪拜礼通行于祭神、祭祖、庆吊等场合。另有求情求饶等场合也有跪拜,甚至有“长跪不起”、“连续磕头”、“磕响头”等情形。
642
作揖、抱拳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民俗
合掌上举弯腰下拜为作揖,又称“打躬作揖”“作揖施礼”。男子熟人相见,抱拳拱手致意,在武林中尤其流行。
643
寒暄问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民俗
民间有互相问候的礼节,见面问“吃了吗? ”“上哪去? ”“忙吧?”还有偶尔相见,则问“最近忙什么? ”“家里人都好吧? ”或简要咨询其他情况。 骑自行车的见熟人要下车,戴口罩见人打招呼要摘下口罩,正忙于干活或某项工作,要先停下,再打招呼。
644
特殊礼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民俗
过去僧人有双手合十礼,有单手的额手相庆礼,耶稣、天主教徒则是画十字。
645
节日馈赠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
类型:
民俗
节日馈赠俗称送节礼,主要是八月十五、春节,还有冬至“数九节”。过去,男女订婚后,每逢节日,男家要备礼送女家,女家也有回赠。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