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947 条
2022年
1947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947 条
其他
501条
动物
17条
土地资源
19条
工业产品
54条
景物
162条
植物
38条
民俗
552条
水果
40条
玄学宗教
15条
疾病
10条
矿产
49条
粮食
14条
美食
153条
艺术
137条
4条
药物
56条
蔬菜
14条
谚语
1条
货物
7条

颗粒列表

共 1947 条 37 / 130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41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贺敬(喜庆用),燕敬(娶亲用),添桩(嫁女用),祝敬(庆丰用),煖席(寿用),弥敬(孩满月),赆敬(送行用),程仪(喜庆用),乔敬(迁移),修敬(送柬修),节敬(送节),菲敬(通用),贽敬(拜师),觌敬(小辈拜见),陪敬(单客用),奠敬、引...
542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敬具(恭具),寅具(早具),谨具(通用),敬备、敬祝(拜寿用)。
543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清末、民国年间,历城广大农村盛行早婚,男孩子十二三岁,女孩十四五岁即订亲结婚,有钱人家还实行一夫多妻制。婚姻习俗一般按相亲、订亲、结亲三步进行。婚姻多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由双方父母作主。双方交换生辰八字,测为不克...
544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清末民初,丧葬礼仪繁琐,人死先浴身、穿寿衣,立灵位,摆祭品,去村头烧邪钱(纸扎轿子或马),名曰“指路”(回阴间),然后由主丧人定入殓殡葬之期。为亲朋好友送讣闻,称“报丧”。死者一般在家停灵三至五日,其间全家举哀。子女一日三时去土地庙送浆水。...
545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女生小孩后,街坊携带红糖、喜面、鸡蛋等礼物登门贺喜。小孩生后100天过“百日”,富裕家庭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产妇不到满月不得出门,外人也不得进人产妇住房。
546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富者每逢家庭成员出生日期,全家欢聚庆贺。为出生者做好吃的,称做“生日”。
547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老人至花甲(60岁)生日,亲友族家带寿面、寿桃、酒肉前往为之祝寿,富有大户还要招艺人演出助兴,从60年,拜寿仪式废,宴饮习俗尚存,席间忌说死亡之类话语。
548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建国前,女孩长到六、七岁时,即用棉布条缠足。至十四五岁时足型即成又小又尖的形状,名曰“金莲”。女子不缠足,要受舆论的讥讽,甚至影响本人婚姻,辛亥革命后提倡放足。民国时期放足者日增。建国后,缠足根绝。
549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建国前,赌博较为普遍,城镇尤多。形式有押宝、骰子、推牌九、打麻将等。有的赌博酿成倾家荡产,流为匪盗,甚至斗殴杀人。建国后,人民政府从教育入手,辅之行政手段,赌博恶习大为渐少。
550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建国前,穷苦人家因生活困难养不起女儿、娶不起媳妇,将十岁左右的女儿送到男家作童养媳,成年后完婚。实际是一种买卖婚姻,建国后废除。
551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建国前,妇女死了丈夫不准再嫁,称之守节。寡妇改嫁被视为大逆不道,要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和各方面刁难,甚至遭凌辱和打骂。建国后此风已绝。
552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历城人习惯一日三餐。建国初期一般农家多吃高梁、玉米、地瓜等粗粮,贫苦者辅以糠菜。主食制成窝头、饼子、煎饼等。早晚习惯喝汤或粥。平常人家常年以家腌咸菜、辣椒、葱蒜佐餐;富贵官宦人家常年除吃玉米、小米、高梁外,还吃白麸馒头、花卷、包子、面条等,...
553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清代境内富贵人家男人多穿长袍,罩马褂、戴帽垫,着绸(布)便鞋;妇女外出上衣下裳(裳即裙子),穿右襟上衣,系长裙着绣花鞋。饰物有钗、环、戒、镯等银制品,黄金饰物较少。普通人家男人多穿对襟褂袄,腰束布带;妇女多穿偏襟,带大襟上衣,用巾包头,用带...
554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建国前,境内山区人的居住房屋多以乱石砌墙,山草苫顶;平原则用土坯垒墙,麦秆苫顶,院落为土墙柴门,或无院墙,居住条件简陋。富贵人家一般为四合院或砖瓦房,高墙大门,正房坐北朝南,间数多以三间或五间。长辈居堂屋,东西厢晚辈居住。 建国后,人们家庭...
555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清末民初,人们外出多为步行,女人因缠足走路困难,走亲戚一般骑毛驴,有的骑马,沿河地区人们习惯乘船。官人坐四人抬或八人抬的银顶黄盖红帏轿。逢年过节举家串亲,贫困人家坐手推车(独轮),一般人家坐牛拉车(两轮铁瓦),富贵人家乘马车、马拉轿车(车箱...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