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279 条
2021年
426 条
2022年
290 条
2023年
156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279 条
专题知识
608条
交通
41条
其他
177条
动物
127条
区域
14条
数据统计
487条
景区
51条
植物
147条
民俗文化
326条
水果
69条
物产
36条
矿物
54条
粮食
62条
药物
17条
蔬菜
58条
货物
4条
黄牛
1条

颗粒列表

共 2279 条 92 / 152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366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在1987年畜禽病疫普查中,通过临床、剖检和琼扩试验,证实本病在大岗存在死亡率达20—30%,现由于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只是散发,未见大暴发。
1367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鸭瘟俗称“大头瘟”软脚瘟“、是鸭的重要传染病,本乡时有发生,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本乡最早于1962年发现该病,大面积注射鸭瘟苗后,本病基本得到控制。
1368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禽霍乱:亦称“禽出败”,是鸡鸭主要疫病之一,发病急,死亡率高随着疫苗和药物使用,该病在境内呈零星散发,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3%和1%以内。
1369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鸡球虫病:该病主要侵害15—20日龄的幼鸡,死亡率高,成年鸡多为带虫,以前散养,该病不突出,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量多种广,交易频繁.该病成了本级常发的主要疫病。此外家禽的疫病在专业户饲养的鸡、鸭、鹅中均有发生和流行,只要注意预防,可降低发病率...
1370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烂鳃病:主要危害草鱼,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出血,发病高峰为每年的4、5、6、9月。防治方法主要是漂白粉遍洒或氯杀灵挂袋内服鱼瘟灵、大蒜粉等。
1371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赤皮病:草鱼多发,病鱼体表出血,鳞片脱落,鳍条腐烂,防治方法同烂鳃病。
1372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肠炎病:病鱼体表发黑、肛门红肿、肠道充血,防治主要是漂白粉、氯杀灵遍洒,内服爱的新、鱼瘟灵、大标粉等。
1373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锚头鳋病: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退、体质消瘦,内眼可见针状物剌入鱼体表。防治方法主要用鱼虫净、敌百虫或灭虫灵等药物。
1374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打印病:患病对象主要为鲢、鳙鱼。通常为肛门附近对称两侧肌肉发火红肿,甚至腐烂。防治方法主要是撒施漂白粉或生石灰等。
1375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鲢、鳙暴发性出血:患病对象主要为鲢、鳙鱼,患鱼体下出血,磷片、头骨或鳍条间可见血丝。此病发展快,短期可内出现大量死亡。防治方法主要用漂白粉或氯杀灵遍洒,内服鱼瘟灵或鱼暴灵。
1376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银两,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秤量货币,有元宝(俗称马蹄银、每只重50两),中锭(又称小元宝,锤状,重10两),小锭(又叫子,重1—5两),碎银(别名滴珠,福珠,重一两以下)四种。
1377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制钱,一种官制园形方孔铜币,每枚1文,千枚为“一串”,“一吊”或“一贯”。人们习惯使用“九五钱”(每串950文),每3414文兑银元1元。民国16年(1927)后停止流通。铜元,又称铜板。主要有光绪元宝,大清铜币两种。光绪元宝,每枚重2钱,...
1378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银元,俗称现洋或花边。解放前在大岗流通的银元有龙洋(清光绪十四五年铸,铸有备纹),“小头”(民国元年铸,有孙中山头像),“大头”(民国元年铸有袁世凯头像),船洋(民国22年铸,有船形图纹),鹰洋(墨西哥铸,有飞鹰图纹),“女人头”(英国铸,...
1379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法币,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为法币,采用“银本体制”与银元等价。法币由中央银行独家发行。
1380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金园券,民国37年8月国民党政府发行采用“金本位制”规定每园含金量为0.22217克,两园兑银元1元,200园兑黄金1两,后因滥印滥发,于解放前夕已变为废纸。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