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279 条
2021年
426 条
2022年
290 条
2023年
156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279 条
专题知识
608条
交通
41条
其他
177条
动物
127条
区域
14条
数据统计
487条
景区
51条
植物
147条
民俗文化
326条
水果
69条
物产
36条
矿物
54条
粮食
62条
药物
17条
蔬菜
58条
货物
4条
黄牛
1条
颗粒列表
共 2279 条
81
/
152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201
包产到组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包产到组在生产队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前提下,狠抓生产活动,划分为若干田间管理作业组,然后将耕地、农具,种植面积、生产指标、肥料、种子分配到组,对组实行“五定一奖赔”,即定劳力、定面积、定产量、定成本、定工分和超奖减赔。由...
1202
包产到劳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在集体经济统一计划,统一用田、耕牛、农具统一调配劳力,统一核算分配的条件下,按劳或人劳比例分地定产,以产计分,超产部分实行奖励,减产部分实行赔偿,把社员的劳动成果和个人的物质利益直接联系起来,这是一种能够体现统一经营和个人负责相结合起来的生...
1203
包产到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在生产队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前提下,把耕地按劳动力或人劳比例分配给农户使用,同农户签订合同,包产量,包工分,包费用,包产部分集体统一核算分配,超产部分全奖,减产部分全赔
1204
包干到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在坚持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集体把耕地按人口或人劳比例分给农户使用权,对大中模农具也作价给农户管理、使用,生产队提取一定产值。包干到户不是统一经营,也不实行统一分配,生产全过程基本上是分户经营。产品的分配形式是:在保证完成国家...
1205
旱床育秧技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上顿渡镇从1994年开始改革育秧方式,推广应用酸土肥进行旱床育秧。所育旱床秧苗,白根多、秧苗壮,栽到大田早生快发,穗大粒多产量高,一般亩产比湿润育秧苗增产10%以上,酸土旱床育秧虽对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起了很大作用,但农民用酸土育秧,认为较麻烦...
1206
塑盘育秧抛栽技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97年推广应用抛秧技术。早稻抛栽田平均亩产405公斤,比手插田亩增29公斤,增幅10.5%,一晚抛栽田平均亩产482公斤,比手插田亩增46公斤,增幅12.2%,二晚抛栽田平均亩产448公斤,比手插田亩增42公斤,增幅11.4%。
1207
壮秧剂育秧技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用壮秧剂育出的秧苗矮壮多蘖,具有很强的增产潜力,与旱床育秧和塑盘育秧抛栽相配合,更能发挥节本增效的优势。
1208
多效唑施用技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多效唑是一种施用后能使作物秧苗粗壮矮化、分蘖多的化控药物。上顿渡镇1988年开始推广,由于浸种育秧施用了多效唑后,种子发芽整齐,秧苗矮化、分蘖多,增产幅度5-8%,因而多效唑施用量逐年增多,面积逐年扩大。
1209
薄露灌溉技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这是一种既节水又增产的灌溉技术,对水稻采取薄水灌溉,适用露田,即每次灌水田的水层在半寸左右,自然落干露田后再灌,露田程度根据水稻生育阶段的需要要求而定,改变了过去深水漫灌或长流水的传统方法。
1210
选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上世纪50年代,推广单穗选种,在每年早稻收割之前,组织大批劳力,深入田间,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割的禾穗留种,后为新的良种选育方法所代替。
1211
浸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以前,对种子一般采用风选、水选、谷箩催芽,清明浸种。解放后推行盐水、泥水选种,用西力生或石灰水进行消毒。一般春分后播种。
1212
育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历来沿用早稻水播、水育,晚稻水播、旱育,老式秧田每亩播种量600一800斤,如遇寒潮,秧苗常受冻害,发生烂秧。1953年开始推行新式秧田,实行稀播壮秧,田内作畦,畦宽5尺,每亩播种量300斤左右。1964年推广薄膜育秧,可以保温,提前播种时...
1213
插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解放初期,沿用旧习,早稻谷雨插完,晚稻栽到立秋,行株距早稻10×12或12×15,晚稻9×10或19×12。1956年采用“密植法”,早稻行株距7×9或8×10。1958年提倡高度密植,行株距缩为3×4或5×6,少数田推广湿润育秧,实行小苗...
1214
耘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历来早晚稻一般耘禾两次。上世纪50年代起,提倡精耕细作,一般增耘1一2次。耘禾方法采用铁耙耘禾、站立脚耘和和跪伏手耘三种。现一般使用除草剂,不再耘禾。
1215
灌溉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早稻播秧后,保持遮泥水,分蘖前期,注意勤灌浅灌。分蘖以后放水晒田,一般晒到田里能站得脚住再灌水。早稻在幼穗期间,实行浅水“养蔸”,抽穗扬花期间,薄水灌溉。晚稻插秧后,灌水稍深,各个时期的灌溉,大至与早稻相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