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279 条
2021年
426 条
2022年
290 条
2023年
156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279 条
专题知识
608条
交通
41条
其他
177条
动物
127条
区域
14条
数据统计
487条
景区
51条
植物
147条
民俗文化
326条
水果
69条
物产
36条
矿物
54条
粮食
62条
药物
17条
蔬菜
58条
货物
4条
黄牛
1条

颗粒列表

共 2279 条 115 / 152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711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红曲鱼,将0.5公斤以上的鲜鲤鱼从背脊剖开(鳙鱼、鲢鱼、草鱼亦可)去内脏洗净,用盐拌红曲末擦遍鱼腹腔,放容器内腌半月以上,煮时洗净红曲盐水,切成1—2寸长块,放菜油于锅内,待七八成热时,将鱼放人煎熟,加入辣椒、生姜、大蒜或香葱、味精、酱油和...
1712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薯粉丸,薯粉用开水或沸米汤(忌冷水或温水)冲调,有的加瘦肉末、香菇、笋尖、大蒜末拌匀,做成鸡蛋大小的丸子,放蒸笼内蒸1小时即熟,以红烧肉汁或菜汤蘸食,颇有风味,此菜价廉易做,原料广泛,是炖肉席面上常用的菜。
1713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葱梗糖,又名耳环糖,其粗细颜色似葱白,又形似圆耳环,故名。其做法:用糯米12公斤(粳米亦可,唯出糖率不高),淘净,浸数小时,捞起蒸一、二小时,用手捻饭粒无硬渣为准,倒入缸中,以麦芽0.75公斤和热水30公斤左右冲拌后封闭保暖,经一、二小时发...
1714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婚嫁宴,喜庆中最丰盛的筵宴,多为翅鲍席、海参席、一般为腰点席。宴中主人和新郎新娘需亲临席问向宾客敬酒道谢。
1715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寿诞宴,生口早辰,请吃寿面,有的每桌还备四碟或八碟荤素菜佐面、中午寿宴。
1716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丧葬宴,较为简便,一般是炖肉席或三鲜席。
1717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议婚,由父母作主选择、央媒说合,经过了解,双方家长认为门当户对时,即行“换庚帖”。并将庚帖置于神龛上,祖宗牌位下,后请算命先生掐算“八字”,如果互不冲克,双方才确定联姻。
1718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订婚,双方议定聘礼,择日先“看亲家”,后过“鞋样”,即为正式订婚,俗称“定事”。
1719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结婚,过完三茶六礼,双方准备就绪,由男方选定结婚日期,通知女方,俗称“促日子”。到期结婚,男方叫“娶亲”;女方叫“行嫁”。婚前,男方择日坐床,并于迎亲的前一日,向女方送“开面担”,新郎理发,新娘“开面”,至日,男方备花轿往女方迎娶,新娘梳装...
1720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议婚介绍人(有关亲友、非专职媒人)上门说合,传递双方对婚娉的条件,双方意见统一后,即相亲。
1721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相亲,又叫看门景,有小看、大看两种。小看是男方请介绍人邀请女方偕其父母至男家见面,简便接待;大看为介绍人代表男方邀请女方偕父母、亲戚等,至男家进一步落实,察看男方的家庭和居住情况,盛宴接待,并开具礼单]一式二份交双方收执,表示双方诚意协定。...
1722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结婚,除保留送开面担外,革除了花轿迎娶,拜堂等旧俗。新娘由女傧相陪同,在鼓乐伴随下,步行或乘车至男家。80年代,部分职工和知识青年,不拘形式,旅行结婚。
1723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结婚前数日,新郎应备车、轿(建国后已废)亲迎长辈亲戚参加婚礼。至期还须派人持请帖敦请其他亲戚朋友赴宴。开筵时,必由亲舅父、舅母分别坐男女首席、外公、外婆另坐其他厅堂的首席;舅父的贺联必须挂东边第一位,如无亲舅,堂舅亦同;舅父应送男帽子一顶,...
1724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童养媳、望郎媳建国前,重男轻女普遍存在,部分贫苦人家多因生女较多,无力抚养或遇天灾人祸,无法营生,便将幼女、少女或生下不久的女婴给人当童养媳。领收童养媳的有因子弟丑陋、痴呆或残废、生理不全的,也有家贫或人手缺乏的。更有未生男孩之家,盼子心切...
1725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招夫,原夫死亡,留下儿女生计困难,但又不愿抛儿弃女,另行改嫁,则招夫养子,俗称“招人”,入招者,多是家贫,无钱娶妻的单身汉,男至女家生活,不举行婚礼。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