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4594 条
2021年
76 条
2022年
1273 条
2023年
324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4594 条
专题知识
873条
交通
15条
其他
88条
动物
57条
区域
68条
医疗
1140条
医药处方
383条
姓氏
144条
数据统计
43条
景区
51条
植物
363条
民俗
264条
民俗文化
904条
水果
12条
物产
7条
粮食
12条
美食
9条
艺术
46条
10条
蔬菜
11条

颗粒列表

共 4594 条 18 / 30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5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其他
畲村的日用器皿,种类繁多,从贮藏种子、食物的各类陶瓷缸、瓮、罐到竹木桶、厨房用具、寝室家具,大体与当地汉族差别不大。最具传统特色的是大小竹篓,为田间收成或街市购物必备。
25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其他
竹制,原始狩猎工具。20世纪50年代尚有使用。猎手把弩架设在野兽经常过往的地方。弩上有一根小小的活动针,针上引一根线,俗称“朗线”。野兽碰上“朗线”,活动针受震动,箭就脱弩而出。箭矢上敷有毒药,野兽中箭不久即倒毙。福安杨梅洞畲族猎队习惯用这...
25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其他
是将4~5厘米宽的毛竹片两头削尖,形如一把尖刀,放入油锅里煎炸,待其颜色变黄时,取出冷却,使其锋刃硬韧,犹如钢刀般托在花生园或番薯地里,野兽来糟蹋作物时,就可能被竹枪刺中毙命。
25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其他
在野兽经常路过的三岔路口或庄稼地里,挖一宽约30~40厘米,深30厘米的小洞,洞口放置一个活动圈,圈沿拴一个活动针,洞旁置一根毛竹,将毛竹压弯拉到地面,在毛竹尾部吊上一根绳子,绳子另一端缚在活动针上。当野兽踏上活动圈后,带动活动针,毛竹上的...
26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其他
俗称豹橱,是诱捕虎豹之类大野兽的大型工具。木笼隔成前后两间,中间有活动踏板,里间置猪、犬等饵物,当野兽进笼踩上活动踏板时,笼门则自动关闭,野兽即被活捉。福安九龙村畲族钟猫弟就常用这种方法捕豹出名。
26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其他
是专门捕获野猪的工具。累刀即在木槽上设刀,刀刃朝上,放在野猪经常出没的路口,当野猪奔跑撞到刀刃上,肚皮就会被刀刮破。特别是在出现野兽群时,兽群遭惊吓争先恐后地狂跑,窜到累刀上常常被累刀刮破肚皮致死。
26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其他
即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深挖2~3米,宽50~60厘米的陷阱,面上用树枝、茅草伪装起来,放上诱饵,当野兽路过,即陷落井里而被捕。
26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其他
畲村常用的自制猎枪。用钢管或铁管作铳筒,木制铳柄,以米粒大小的铁砂做子弹,火铳的火药一般自制。火铳击发,射出铁砂,散开的直径约为一米,命中率较高。民国以来,畲族狩猎大多用火铳,少数用步枪。
26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一、建房 史载畲族“所居住丛菁邃谷,或三四里,或七八里始见一舍,无比屋而居者。屋以竹为盖,或编茅辑箬为之,间亦有用瓦者”①。又说:“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临清溪栖茂树。”②他们的住房是以毛竹为架,编竹为篱(或芦秆为篱),...
26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凤冠,俗称“圣疏”又称公主顶,是畲族妇女婚礼和逝世时使用冠戴。尖顶圆口,戴于发髻上,以红绸带或料珠串扣于下颊。冠体内层用竹箨圈制,外蒙黑或深色布,正中上部装有精致银框小方镜,并配微型剪、尺、书、镜等物件,冠顶用竹篾编织成塔形骨架,外蒙红布,...
26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传统穿圆口黑布厚底(或木底)有鼻鞋,鞋面上折有一道红色中脊为单鼻鞋,系女性穿用,鞋口边缘镶以红、黄、绿等色边线。鞋面折有两道中脊的为双鼻鞋,系男性穿用。传统有鼻鞋民国后渐少见,大多数用作丧服。婚礼则穿长靴。绑腿俗称脚绑或脚暖,兼作防护妇女小...
26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民俗
畲族妇女的饰品主要有头笄(俗称“髻簪”或“横钯”,横贯于盘龙髻端,长约10厘米;如两片相连的垂叶,上錾凿花纹。这种头笄样式,很少更改)、银簪(用1枚银元锻成,两指宽,10厘米长,如目鱼骨形状,上錾花纹,横拴发顶,供紧发用)、头花(发际装饰品...
26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美食
乌米饭,多在农历三月三食用,其制法是取乌稔树(杜鹃科,乌饭树)的叶子,放到石臼舂碎后,贮入布袋,连袋放到铁锅里,加适量的水熬出紫黑色的汤汁来,而后去掉叶渣,将精选的糯米倒入汤汁里,浸泡若干小时后,捞起放到木甑里蒸熟即成。乌米饭色泽乌黑发蓝,...
26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美食
菅叶粽,俗称“菅粽”,通常在端阳节、分龙节时食用。将精选的优质糯米泡进黄碱水里浸若干小时,取出,将其装入用两片菅叶对折成的槽里,裹成20厘米长棒子状,并以草绳扎成5节,放入铁镬里煮十多个小时遂成。每逢端午节,畲民拿菅粽敬祭祖宗、自家吃用外,...
27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 类型: 美食
糯米糍,畲民过年,做“七月半”和冬节,都要制糍。取意时(糍)来运转,生活年年(粘粘)甜。糍粑的做法是:将糯米浸泡一天后,滤干,放进木甑里蒸熟,倒入石臼捣烂,捏成团状或饼状食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