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5133 条
2022年
1291 条
2023年
384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5133 条
专题知识
1281条
交通
552条
公文
19条
其他
357条
动物
48条
区域
164条
医疗
151条
土地资源
118条
基础设施
87条
姓氏
66条
工业产品
68条
数据统计
338条
景区
371条
景物
46条
植物
95条
民俗
201条
民俗文化
621条
气候、水文
63条
水果
8条
渔业资源
33条
物产
179条
疾病
79条
矿产
97条
神话、宗教
13条
粮食
7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20条
美食
15条
艺术
3条
茶
3条
药物
7条
蔬菜
8条
货物
15条
颗粒列表
共 5133 条
70
/
3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036
“西滨708”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西滨农场于1970年从溪丰品种中选出的水稻矮秆早熟的变异穗,经两年倒种秋繁而成。1973年发展100多亩,一般亩产350—400公斤,好的亩产414.7公斤,后逐渐被早熟高产的“红410”所代替。
1037
“春秋123”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是1976年县农技站从晚稻“708”品种中用系统选择的办法选出的11个变异穗中择优繁育的,属早熟、抗风、抗倒、抗飞虱的糯稻新品种。1979年,一般亩产达400—450公斤,好的亩产达425—459公斤。1982年,成为龙湖秀山、前港,祥芝莲...
1038
“罗薯5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罗山梧垵村于1977年用“万石榴”和“新种花”杂交育成的一个甘薯新品种。1979年开始供苗品试。亩产达3566.3公斤,比“白沙9号”和“新种花”分别亩增187.5—1014.5公斤。1980年龙湖乡杆柄村开始引种。1985年后,永宁、龙湖...
1039
“黄油7号”和“黄油17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内坑乡土垵村于1976年秋从“粤油551”中用系统选择的办法,经多次分离培育而成的一种矮秆、耐旱、耐肥、抗病、高产、壳薄高油的花生新品种。1979年开始区试,平均亩产283.35公斤,比“粤油551”增产32%。1983年荣获省农业科技成果...
1040
“白花乌”和“白花赤”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1964年至1965年县农技站自育的大豆新品种。1966年,经各地试种,“白花乌”与“白花赤”亩产均达125公斤左右。1969年,高霞8队播种8.1亩“白花乌”,亩产达145.5公斤。从1970年开始,扩大试种范围。由于“白花乌”和“白花赤...
1041
水稻常规品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早稻,县农技站1953年首次从仙游县引进“南特号”种子1.5万公斤,一般亩产均达250公斤左右,比老品种亩增30—50公斤。1956年,“南特号”种植面积达15万多亩,占全县早稻总面积96.1%。1957年,又从仙游引进“陆才号”良种275...
1042
水稻矮秆品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1960年,紫帽农场率先引种早稻“矮秆南特”。至1962年,始引进“双矮”、“江矮”、“珍珠矮”、“二九矮”、“广场矮”等高产的中秆品种。1966年,全县中矮秆品种的种植面积89071亩(其中“矮脚南特号”31137亩,“珍珠矮”26538...
1043
粳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1958年引种一亩成功后,1959年突增至20941亩(其中青阳公社占4200多亩)。品种以“银坊”为主(占74%)。此外有“科情三号”,1966年秋,倒种秋繁26亩,1967年秋扩种到4407亩。但因熟期太长,易受虫害等原因,以后就自然消...
1044
杂交水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1976年春,在国营西滨农场和紫帽梧垵等地试搞53.9亩不育系的繁殖试验,平均亩收种子33.5公斤。又试搞240亩“四优二号”(V41AX1R24),制种田平均亩产种子40.2公斤。晋江县杂交水稻的大田生产是从1976年秋季开始,经39个生...
1045
甘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1956年,晋江县开始推广“散仔”(群众称见根薯)新品种,到196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5.6万多亩。1963年又开始推广红皮黄肉的“新种花”,196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2.5万多亩。当年,全县的甘薯总产7.94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33....
1046
小麦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1958年,县农技站从湖北省带回50公斤“南大2419”良种进行推广,以后陆续引进“安徽九号”、“华东5号”、“云南抗锈”和“印度809”等几个新品种。 60年代中后期晋江推广小麦新品种包括“欧柔”、“两江麦”、“抗锈青”、“白芒”、“银穗...
1047
花生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1959年前,全县只有“硫球仔”、“中广”(蔓性迟熟品种)和同安种(“中硫球”)等花生品种。 1959年始从广东引进“狮头企”新品种,经龙湖的英湖和青阳的后塘试种成功后,1964年转到青阳高霞等8个农技点,做了20.89亩大面积的对比试验,...
1048
大豆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1964年开始推广“古田豆”。经试种成功后,各地就狠抓倒种秋繁,第二年的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1967年突破万亩。 1965年,“花面豆”引种试种成功,经过3年的繁殖推广,1969年发展到1.3万多亩,一般亩产达100—150公斤。 19...
1049
甘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晋江县种植甘蔗的历史始自宋代,明、清时产地集中于磁灶、安海、马坪、内坑等乡。但品种单一,产量低。1955年开始从广东引进“台糖134”新品种,1957年又大量引进“台糖134”和“东爪畦3016”,至1960年,全面普及“台糖134”。 7...
1050
甘薯栽培技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晋江县甘薯传统栽培技术是斜插、稀植。民国时期,亩插薯苗不足1800株,插数少,个体与群体结构不协调,产量低。1958年起从推广密植开始,对甘薯栽培技术实行“五改”。1980年,全县不仅全面地推广“惠红早”和“白沙九号”等高产新品种,每亩扦插...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