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133 条
2022年
1291 条
2023年
384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5133 条
专题知识
1281条
交通
552条
公文
19条
其他
357条
动物
48条
区域
164条
医疗
151条
土地资源
118条
基础设施
87条
姓氏
66条
工业产品
68条
数据统计
338条
景区
371条
景物
46条
植物
95条
民俗
201条
民俗文化
621条
水果
8条
渔业资源
33条
物产
179条
疾病
79条
矿产
97条
粮食
7条
美食
15条
艺术
3条
3条
药物
7条
蔬菜
8条
货物
15条

颗粒列表

共 5133 条 69 / 3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021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水果
青阳、罗山、金井、东石和深沪是晋江5大西瓜产区。据1985年统计,种植面积分别为760亩、459亩、447亩、310亩、212亩,共2188亩,占全县西瓜总面积2595亩的84.31%;产量分别为2024.1吨、904.35吨、252.25...
1022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药物
沙参是60年代初由深沪公社华海大队雪上寮村施至井从海滩上采集的野生种子繁殖起来的,一般亩产200—250公斤,好的高达350—400公斤,亩产价值七八百元至一千多元。沙参种植发展很快,深沪、龙湖、祥芝、东石等地土层深厚的风沙园种植最多。70...
1023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药物
是一种药饮兼用的、多种经济价值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萼片可作饮料和药用原料,花叶也可入药。可单种,又可与花生、甘薯以及幼龄果树套种。一般每亩可收干花萼50—100公斤。经80年代初推广,1985年全县各地普遍种植。
1024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药物
与春花生套种,每亩可收150公斤左右的干菊花,多的高达200—250公斤。80年代初,试种成功后,开始大面积种植。1984年内坑乡土垵大队黄塘村林时览,首次利用春花生行间试套0.5亩杭菊,除收花生干果75公斤外,还收干菊花132公斤,收入6...
1025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药物
一见喜是县医药公司干部周瑞堂于1971年由永春引进的,开始在安海公社西门大队和内坑公社土垵等地种植430.7亩,当年收成110.778公斤。其后曾出现过盲目发展的现象,生产不正常。1975年全县收购量降为44公斤,1977—1978年,收购...
1026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药物
是一种新兴的糖药兼用的草本植物。1980年冬,从同安县外贸公司引进东石公社。1981年春,分别于埔头、壁谷、许西坑、大白山、山前等地试种23.5亩,共产干叶2.8吨,平均亩产119公斤。1982年扩种30亩,产叶4.58吨,平均亩产162....
1027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蔬菜
洋葱是70年代末引进的新品种,一般亩产均达1500—2000公斤。1980年仅栽培1113亩,1981年、1982年两年增至8182亩和8117亩,扩大近7倍。后因价格猛跌,1983年以后栽培面积逐渐缩小,1987年和1988年两年分别降至...
1028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蔬菜
70年代末开始引进,并在池店、青阳赖厝等地推广。1982年后逐步转向沿海土层深厚的风沙园发展。 1984年6月,永宁镇西岑村芦笋专业户王正楷利用沿海风沙园试种芦笋。因经济效益高于粮食10倍,县农委总结推广他的经验,促进该村芦笋的发展(198...
1029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蔬菜
民国27年(1938),池店开始种植。新中国成立后,常年种植面积达千亩以上。1985年,池店、新店和潘湖附近几个村,种植荸荠1227亩,占全县荸荠总面积1593亩的77%
1030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蔬菜
60年代后期,晋江县引种食用菌,80年代初进入高峰。1984年,全县蘑菇栽培面积达37万平方米,比1978年扩大近3倍,产量增加到1480吨(其中收购量达1127吨)。 1986年蘑菇收购价格猛跌(每0.5公斤鲜菇由原来1.1元左右,下降为...
1031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蔬菜
80年代中后期新兴的一种超级保健食品。1985年,安海镇开始栽培,是年生产25万瓶(袋)金针菇食用菌,收入15万多元。永宁镇1986年首次试种6.645万袋,到1987年3月中旬共收菇8.5吨,产值5万多元。1987年全县金针菇的栽培数量已...
1032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植物
宋朝真宗年间,棉花种植技术自印度经海路传入闽、粤,称为“吉贝”或“茄拌”。明朝时,晋江沿海的东石、安海一带开始种植棉花。 抗日战争时期,部分群众利用边角地零星种植一些棉花。安海灵水吴起种试种0.1亩,收皮棉3.5公斤;内坑下村张克川在花生地...
1033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植物
新中国成立前,全县各地已普遍种植。1949年,全县种植17125亩,但产量不佳。1952年随着生产的发展,总产达16.5吨(其中国家收购6.5吨)。1955年县财政拨出1万元作为奖励金,到1957年全县龙舌兰种植面积发展到49125亩,产麻...
1034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植物
油莎豆是北京植物园1960年从保加利亚引进的一种油料作物(茎块含油22—32%)。1967年,龙湖公社英湖等9个重点科技组开始试种,一般亩产茎块(实为种子,形似花生仁,但皮厚)150公斤左右。安海灵水专业队试种0.2亩,亩产250公斤,最高...
1035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 类型: 其他
县良种场于70年代用系统选择的办法选育的一个迟熟高产的水稻早籼新品种。1978年,平均亩产445.5公斤,曾在晋东、内坑、磁灶等地作大面积示范推广,并于1982年普及磁灶镇。但因熟期长(一般130—135天),而被杂优取代。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