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133 条
2022年
1291 条
2023年
384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5133 条
专题知识
1281条
交通
552条
公文
19条
其他
357条
动物
48条
区域
164条
医疗
151条
土地资源
118条
基础设施
87条
姓氏
66条
工业产品
68条
数据统计
338条
景区
371条
景物
46条
植物
95条
民俗
201条
民俗文化
621条
水果
8条
渔业资源
33条
物产
179条
疾病
79条
矿产
97条
粮食
7条
美食
15条
艺术
3条
3条
药物
7条
蔬菜
8条
货物
15条

颗粒列表

共 5133 条 133 / 3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981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碰球舞:这是比较通俗又流传较广的民间舞蹈。表演者一人扮小童手执长柄彩球抛掷,若干人扮生、旦、丑,依序仰碰彩球,并以五音伴奏,唱《三千两金》等南曲,动作风趣,逗人欢笑。
1982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蚌舞:一人扮蚌姑娘,一人扮老渔翁,相互追逐斗智作舞。
1983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漆篮舞:以我县闻名海内外的工艺品漆篮为道具,八位少妇带礼品载歌载舞回娘家操紊。
1984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鼓队舞:由传统大鼓队改编,大鼓队原由挑鼓坠者敲磬击鼓,小钹、唢呐等乐器配合后来则发展为每组4—8人列队边行边舞。
1985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藤牌舞:清代流行,表演者持藤牌而舞。
1986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蜘蛛舞:取材于《西游记》中盘丝洞一节,抗日战争前流行。
1987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跳鼓舞:3—5人扮古代人物,身背小鼓跳打,形似腰鼓舞,但舞姿不同。
1988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打狮(弄狮、舞狮):是体育性舞蹈,参加者必须会武术。掌狮头、狮尾各一人,打狮者以徒手拳术或持刀,棍等,表演武艺斗狮。
1989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拍胸舞(又称欢乐舞):跳舞的人头戴草箍、身背筒鼓,赤膊、赤脚,口唱《点灯红》等南曲,按节奏拍击胸、胁、腿,掌各部及筒鼓,扭腰旋股,手舞足蹈。整个舞蹈活泼轻松,体现劳动人民的欢乐和庆丰年的喜悦。
1990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俏影:摹拟戏剧中人物,在音乐伴奏下边走边舞,也有唱民歌或对话助舞的,有的接柴脚(高跷)边走边表演。
1991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彩阁:俗称“妆阁”。根据彩阁结构设计的不同,分为料丝阁、铁枝阁、蜈蚣阁、水车阁等。扮阁内容广泛,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戏剧故事,如《唐僧取经》、《水淹金山》等。彩阁必随五音或八音阵,边行进边演奏。
1992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高跷舞:参加者摹拟各种人物(一般有生、旦,丑),站在木制高脚上,边行进边舞,有的还表演碰球舞。
1993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清光绪二十年(1894),鼠疫由仙游县传入湖洋锦凤,发病25例(腺鼠疫),全部死亡。后三年,鼠疫扩散至东平,城关,岵山,达埔,蓬葬、吾蜂、锦斗、玉斗等地122个村。民国期间,进行过预防注射,但局限于县城附近和部分疫区,因而未能制止传染流行。...
1994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1949年以前,永春因天花病流行而死亡的不少。牛痘苗传入后,仍未能遏止天花流行。新中国成立后,全民普种牛痘。1951年发病7人,死亡1人。1952年,天花在永春绝迹。
1995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医疗
1986年1月11日,城镇镇留安村村民刘丽英(女)发病,13日住进县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但治疗未见好转。17日转福建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多次请专家会诊抢救,仍无见好转。2月6日,请省卫生防疫站李贤凤会诊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经查1gG...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