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133 条
2022年
1291 条
2023年
384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5133 条
专题知识
1281条
交通
552条
公文
19条
其他
357条
动物
48条
区域
164条
医疗
151条
土地资源
118条
基础设施
87条
姓氏
66条
工业产品
68条
数据统计
338条
景区
371条
景物
46条
植物
95条
民俗
201条
民俗文化
621条
水果
8条
渔业资源
33条
物产
179条
疾病
79条
矿产
97条
粮食
7条
美食
15条
艺术
3条
3条
药物
7条
蔬菜
8条
货物
15条

颗粒列表

共 5133 条 126 / 3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876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仙夹乡夹漈村有1株雌雄合抱同生的“鸳鸯”银杏,据传是300年前该村郑姓六世祖妈从惠安县移植来的陪嫁树,生长良好,至今仍年年开花,雌树正常结果。1985年测量,雄银杏树高14.2米,胸围3.2米,雌银杏树高12.7米,胸围1.7米,两树树冠荫...
1877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区域
各姓宗族大多有族有林,不少姓氏中由于宗支衍派,还有所谓兄弟林。1961年土地改革时,仙阳郑氏有族有林8.9万亩,三岭曾氏族有林1万多亩,占该村山林总面积的%左右;湖洋11万亩山林中大多为刘、黄、郑3姓的族有林,坑仔口西坪村16524亩山林中...
1878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区域
部分劳动人民有,零星分散的小块山林,地主、富农却占有大片的山林自清乾隆年间,锦斗徐文著分给9个儿子的杉木林39片共1000多亩,占当时该乡杉林总数的55%。1951年土地改革时,三岭1户地主、2户富农有山林3200亩,占该村私有林总面积的5...
1879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区域
寺庙大都有寺庙林,通常作为风景林或风水树而保存下来。
1880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区域
边远林区有少量无主林。
1881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松脂主产区有一都,横口,湖洋及东平等地。1954年收购松脂1万斤。1956年德化县建立松香厂,紧邻德化县的湖洋林区开始大量采割年产量30万斤。1957年,一都供,销社也开始挂牌收购松脂。1958年,全县松脂由第化县松香,厂在永春一都的分厂收...
1882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一都,锦斗等地,很早就有人烧木炭以供鼎厂铸鼎之用。民国期间,湖洋也有不少人从事烧炭。1952年至1953年,全县年产木炭四五万担,仅湖洋一地,每日即有上百担肩挑至东关,般运铕往泉州、晋江。1956年,本县供销部门开始挂牌收购。这一年,全县生...
1883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利用毛竹、青皮竹加工家其,农其,历来就是林区群众的主要副业生产,有的成为传统产品。如东平竹席,锦斗竹梯,竹床、竹椅,苏坑笠坯,呈祥竹门帘,竹吊篮等。
1884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永春一年四季都有鲜笋,其中以毛竹的春笋、冬笋和夏秋两季的麻竹笋产量最多。 国家经济暂时困难时期,许多毛竹林被毁1962年以后,强调护笋养竹,春笋多被养护成竹。落实山林责任制后,春笋上市量逐年增加。 麻竹,民国时期即有少量栽种,70年代后...
1885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山区群众素有加工制作毛竹笋干的习惯。近年来,随着麻竹的大量生产,有的已开始制作麻竹笋干。
1886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62年,从同安县引进种胶,在东平公社一棵野生南岭黄檀树上试放,胶虫生长良好。1965年,又从南靖县引进种胶,在东平、城关、石鼓、达埔等地野生的南岭黄檀、枫杨,木芙蓉树上挂放,并发现胶虫能越冬。1967年,达埔公社乌石大队利用本县越冬种胶...
1887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清末民初,浙江菇客到一都的光山、龙山等地与山林主合约,砍伐栲树,枫香等杂木通过“放水”等工艺,不放菇蔺,让其自长香菇,称野生香菇。 1975年以后,一都等林区群众,开始在枫香等杂木原木上放菇菌培育香菇,1980年后又改用杂木锯屑放菇菌在室...
1888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历史上,横口、牛牳林、蓬壶仙洞等林区盛产红菇。近年来因天然阔叶林大量减少,全县红菇年产量不足5担。
1889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70年至1980年,曾用人工培育自木耳。1980年产量2.02担。
1890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本县原有野生黑木耳,数量不多。1970年开始进行人工栽培,获得成功。但只有零星培育,产量很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