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133 条
2022年
1291 条
2023年
384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5133 条
专题知识
1281条
交通
552条
公文
19条
其他
357条
动物
48条
区域
164条
医疗
151条
土地资源
118条
基础设施
87条
姓氏
66条
工业产品
68条
数据统计
338条
景区
371条
景物
46条
植物
95条
民俗
201条
民俗文化
621条
水果
8条
渔业资源
33条
物产
179条
疾病
79条
矿产
97条
粮食
7条
美食
15条
艺术
3条
3条
药物
7条
蔬菜
8条
货物
15条

颗粒列表

共 5133 条 118 / 3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756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晋江的茶叶在北宋时期就颇有名气,尤其是灵源山茶和紫帽山金粟洞岩茶,在南洋等地颇受欢迎。民国24年(1935)统计,晋江有茶园258亩,生产茶叶20吨,其中输出国外7.5吨。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至1969年新开茶园2600亩,大...
1757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基础设施
天然良港,港域锚地宽广,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进出,历史上就有200至400吨级船舶通航。1990年起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第一期工程5000吨级散杂集装箱码头,1997年投入营运。1998年9月动工建设第二期万吨级多用码头,投资1.50亿元...
1758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基础设施
位于深沪半岛东南突出部,与金门一水之隔。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晋台民间小额贸易频繁,小型台轮每天到后山补给不少于20艘。促进了晋台贸易,并解决周边海域诸岛交通难的问题。1997年8月,福建省计委批准在深沪后山建造1个1000吨级的陆岛交通...
1759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基础设施
位于市域最南端,天然良港,与金门岛相距仅5.6海里,是省道306线的起点。1995年经省批准建万吨级对台贸易码头。1996年元月正式动工,1998年9月完成水工主体工程,并通过由省港航管理局主持验收,具备靠泊试生产条件。为福建省第一座在开敞...
1760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基础设施
位于安海港东南岸,距厦门港37海里,距后渚港约50海里,至香港324海里。是得天独厚的避风港。古代东石港为安海港的外港,是出入安海港船舶的寄泊地。民国22年(1933)建造第一座客货码头,27年码头被日机炸毁,36年重建,1964年扩建。1...
1761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基础设施
位于围头湾内西北方,扼晋江水陆交通要冲。海路距后渚港51海里,距厦门38海里,距香港325海里,距台湾高雄207海里,是古代著名对外交通贸易港口。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港口与航道通航条件不断变化,航运能力每况愈下。东石码头建成后,199...
1762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晋江的掌中木偶戏,俗称“布袋戏”,盛行于清乾嘉年间。道光年间,晋江各地有多个职业性布袋戏班,其中东石潘径的金永成班最负盛名,其创始人为李克茶,故称“李家班”。30年代,“李家班”第三代传人李荣宗集几代人之大成,盛极一时。至1953年,成立“...
1763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提线木偶戏俗称“嘉礼”。1958年成立了“晋江县实验木偶戏剧团”,1980年,大部分人员并入掌中木偶剧团。剧目有传统的,如《目连救母》、《说岳》、《水浒》、《白蛇传》、《木兰从军》;有现代的,如《草原英雄小姐妹》、《智取威虎山》等。
1764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高甲戏是晋江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孕育于明末清初,清末始称高甲戏。高甲戏原系以表演武打戏为主的宋江戏发展而来,有生、旦、丑、北、杂几种行当,其音乐以南音为基本唱腔,兼傀儡调和民间小调。20年代以后,全县有40多个戏班,较著名的是福庆成、新秀春、...
1765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南宋时期,在乐曲、歌舞、戏弄和外来戏的基础上,衍成以泉州声腔表演的剧种——梨园戏。这种戏把唐代的“梨园”沿用在戏文上,故称“梨园戏”。梨园戏师承严谨、口传心授,至今保留不少独特的剧目以及完整的音乐、曲牌和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程式。梨园戏分大梨...
1766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晋江的打城戏,源自于道家作醮戏弄,起始何时,现尚难考。其所演内容,大都为《目连救母》之类;所用音乐,大都为道家音乐或民间小调。目前晋江已无此剧种。
1767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晋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也经历了仕宦“品服荣身悉遵定制”,与平民百姓“冠裳之饰,而贵贱无淆”的过程。清末,平民百姓以粗布对襟衣服及镶边大裾衫、纳底布鞋、木屐、草鞋为主,仕宦缙绅及殷富阶层则穿弓鞋、珠拖,长衫马褂,并冠以瓜皮、毡仔帽。民国以后...
1768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晋江旱作区的居民以甘薯为主食,水田区则以大米、甘薯相配搭,沿海渔村则甘薯搭配鱼虾。主食以外,配菜一般为豆鼓、酱菜瓜、咸芥菜、萝卜干或鱼杂水产品。逢节日、祀日,大宴宾客极为普遍,既是招待客人,也是改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1769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晋江一带传统民宅多为“皇宫式”大厝。“皇宫式”大厝具有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对称等特点。大厝第一道是墀头大门,门位凹入,门上多嵌以绿辉岩雕刻业主姓氏郡望匾额,并装饰“伍员目”。大门要逢大事才启开,平时均由两侧边门进出。入门处下厅左右...
1770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简本 | 类型: 民俗文化
晋江滨海一带,自古“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内陆庶民,历来步行,唯婚娶,新娘才坐花轿。1928年,第一条公路泉安公路开通,始有汽车运行,但交通仍不方便。改革开放以后,全市各镇村村以水泥路互通,平均不上10入一部汽车,不少人有私家汽车,摩托车进...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