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133 条
2022年
1291 条
2023年
384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5133 条
专题知识
1281条
交通
552条
公文
19条
其他
357条
动物
48条
区域
164条
医疗
151条
土地资源
118条
基础设施
87条
姓氏
66条
工业产品
68条
数据统计
338条
景区
371条
景物
46条
植物
95条
民俗
201条
民俗文化
621条
水果
8条
渔业资源
33条
物产
179条
疾病
79条
矿产
97条
粮食
7条
美食
15条
艺术
3条
3条
药物
7条
蔬菜
8条
货物
15条

颗粒列表

共 5133 条 114 / 3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696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称“看风水”,操此业者叫“地理师”也叫“风水先生”。旧俗,农村盖屋、筑坟墓,请“地理师”择地,以罗盘定方向,看卦爻定吉凶。地理师为了牟利,往往瞎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以迷惑人们。1949年后,虽经数次取缔,曾一度刹住。1980年后,此陋俗...
1697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但现时城关居民对择日观念已渐淡薄,如逢婚喜事,多在“五一”节、国庆节或中秋节举行,不讲究择日。
1698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德化城乡都有星家、术士,俗称“算(相)命先生”。他们利用人们宿命论思想,施展走江湖伎俩,在民间行骗。1949年后,人民政府严令取缔,曾禁止一二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期,却死灰复燃,至今尚未敛迹。
1699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古时占卦在德化城乡有龟甲装钱摇卜形式,从龟兆以测知吉凶;另有一种,俗叫“金龟旋”(转)的算卦形式,即间卜的人首先说出姓名和占卜事情,卜卦者持一金龟壳放在八卦中,用一指旋转金龟,看金龟头指向处,按卦名查卦词,由此测算所问事情的吉凶。卜者花言巧...
1700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时期,赌博祸及城乡,赌徒(赌输的)有的卖掉田园房屋,有的沦为盗贼。政府也曾明令禁止,派警察四出抓赌徒,但查禁不彻底,每逢春节,各村竟允许公开聚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禁止。20世纪80年代却仍有少数人暗中违禁。一经发现,赌具、钞票...
1701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光绪年间至民国期间,城关路尾巷一家客栈内寓暗娼(前后有三家),民国政府屡禁不止。其中一家至民国末期才被县警察局破获,予以取缔。 1949年后,人民政府严禁暗娼,妇女觉悟提高,暗娼已绝迹。1985年后,县城出现少数暗娼,公安机关给予打击和...
1702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葛坑乡卓立崎村雷蓝两姓都好客。客人到来,主人就请喝茶,客人一定要喝,表示接受主人的热情好意;不喝主人不高兴,有话不敢说或不愿意说,不会答应客人的请求。
1703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主人还招待客人吃点心,一般是煮米粉,略高于碗面,上有“品”字形三块小方肉,肉皮向上,露出碗面;再煎两只蛋成两圆块盖在三块肉上,上加些米粉;再加两条染红的米粉拉开成“十”字形,东西北三头垂下碗外半寸,南向一头只有至碗面的三分之二。客人吃时...
1704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过年”此日家家舂裸,每一臼棵搓做许多“馒头棵”,用“馒头印”印制,其中一块裸只能装入一个“馒头孩儿”,有的馒头粿中装上“馒头只”一粒(由粿搓一小圆粒),做成后留着次日晨吃。晚餐吃“过年饭”、肉和菜。
1705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早上,全家人各吃煎蛋Z个,粉仔1碗,然后吃“馒头粿”和“过年饭”,配“长命菜”、肉类。早饭后,每户都备香、烛、炮和纸(半斤),由1人带往全族祠堂祀祖先,以表敬意和求保佑。其他人自由出门游玩,但不作客。次日始可探访戚友。 畲族有“化桃”习俗...
1706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户到本房派祠堂点烛燃炮烧香纸(只要4两)。
1707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订亲时,先言定聘礼,后择日行聘,男方带白银二元、糖品两包和聘金若干作聘礼,女方回以闺女平日戴的戒指一枚和手帕一条作为信物。 娶亲时,日子由男方择定,须经女方同意。男方于娶亲前两日把原议定的物品装成五担或七担直接挑至女家厅堂,或是挑至约定地...
1708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又叫“按指头”,旧时农村比较普遍。有时小孩偶感风寒或跌伤,年长妇女便找神婆按指头测算犯了什么“神鬼”。算后叫主妇“排五路”或“祭水官”、“孝床母”、“捧房口母”,这种陋习尚存,但迷信者已很少。
1709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凡遇父母死,孝男必须披麻带孝与赤足。长寿或多子孙的人死,要“做功德”,分半场、三场、五场(这要有3个儿子以上,媳妇齐全者)。亲人遇丧事须办“助桌”,助桌依亲疏而定先后。最后一餐由丧主自理。近年来,丧葬习俗渐趋汉化,与葛坑、杨梅一带相似。
1710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不为婴孩庆贺弥月、周岁,只有外孙抱到外祖家时,外祖父母才给婴儿衣服一套和压岁钱,用黑、白线缠住送给婴孩,表示对孩子的祝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