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图书馆
海曙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海曙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526 条
2023年
252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526 条
专题知识
538条
交通
674条
区域
201条
医疗
30条
基础设施
31条
姓氏
44条
数据统计
74条
景区
153条
民俗文化
683条
物产
43条
神话、宗教
55条
颗粒列表
共 2526 条
52
/
16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766
宁波走书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宁波走书又名莲花文书(犁铧文书),是流传于宁波、舟山、台州一带的地方曲艺的曲种之一。最初形成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你唱我和的田头山歌发展演变而成。初时只有一副竹板、一只毛竹根头敲打节拍,曲调简单。至光绪年间(1875—190...
767
宁波评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宁波评话又称“武书”,以示与“四明文书(南词)”之别。主要流传于城区和集镇的茶楼、书场及浙东沿海各县(市)、区。源起于宋、元,其时在瓦舍(书棚)里“讲史”、“小说”已十分普遍。清道光年间(1821—1850),城区有评话艺人演唱的茶楼数十处...
768
四明宣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四明宣卷俗称“讲经”,也称“讲善书”,由唐代变文、俗讲和宋代说经演变而来,是宣扬佛教的产物。讲时用“白”,即散文;唱时用“偈”,亦叫“吟”,即韵文。散、韵两种文体糅合,作为宣传佛教教义和劝人为善的形式和工具,内容大都为因果报应、劝人为善的佛...
769
唱新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流传于浙东地区的一个曲种,在鄞县、镇海、北仑、奉化、象山一带尤为普遍,城区也有演唱。由最初的唱“朝报”(官方新闻)演变为后来的唱社会新闻,历史较为悠久,但具体年代已难稽考。从事演唱的都是盲女盲男,内容大者取材于流传民间的古今故事和新近发生的...
770
小热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流传于市区和农村城镇中的民间小唱曲种。由宋元时期的“说诨话”演变而来,其历史约有四五百年。大都为两人演唱,偶有一人演唱。乐器有竹板、胡琴、小锣(俗称“狗叫锣”)等,曲调多为地方戏曲和小调。唱时在中间插科打诨讲一段笑话,并在演唱中间卖糖、卖棉...
771
宁波滩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宁波滩簧(串客)原俗称串客。初流行于鄞县、奉化一带,后扩大至镇海、慈溪和舟山地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在田头山歌、唱新闻基础上逐步发展。最初为坐唱,有的无乐器伴奏,有的仅一把胡琴、一副鼓板和一面小锣,亦无动作表演。内容大都是当地...
772
独角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原为上海说唱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演出全程由一个脚(角)色独立完成,故民间俗称“独脚戏”。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滑稽剧团常在天然舞台、大世界剧场等地演出,宁波市曲艺队和民间艺人受其影响,开始模仿表演。80年代初中期,区文化馆开始排练演出,业...
773
小品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小品流行于辖区的外地艺术形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话剧小戏衍生而成为曲艺中的一个独立曲种。初时翻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等综艺晚会中现成的小品节目,90年代初始有自己创作的脚本。一般先由文化馆创作人员和业余剧作者撰写脚本,然后按脚本...
774
抬阁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由数名儿童或大人扮演古装戏剧人物角色,立在四方形木阁子上,由大人抬着行走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扮演者各饰某一传统戏曲中人物,根据剧情组成造型,固定在抬阁支架上。抬阁由2到8人扛着游动。解放后木阁逐渐变为手推车,现多由汽车代替。抬阁上街表演是现...
775
舞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舞龙习俗,原有祈年的意思,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在海曙地域盛于唐宋,流行“百叶龙”。绘制一个雄壮威武的龙头,朵朵荷花紧紧相扣组成龙身,花瓣变成鳞甲,蝴蝶成抖摆的龙尾,片片荷叶则成朵朵白云。舞龙者十数人或数十人,时跃时奔,神形毕露。解放...
776
舞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舞狮表演者在锣鼓音乐声中,装扮成狮子模样,做出狮子各种形态动作。民俗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境内每逢元宵佳节、迎春赛会、开张庆典等喜庆节日和活动,都喜敲锣打鼓,舞狮助兴。解放后,海曙区舞狮活动不多,逢大型活动,主要请宁海等地民间舞狮队表演。
777
跑马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跑马灯亦叫“走马灯”、“调马灯”。马灯是仿照马的形状由篾扎纸糊而成,也叫“竹马灯”。马灯分马头与马身两段,捆缚在舞者腹前和背后,人居中间,走起来像骑马一样,俗称“马头军”。一般为8匹,其中白马6匹、胭脂马(红马)2匹。元宵节前后,在城区大都...
778
灯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有观赏花灯习俗。灯会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最初一些街旁茶馆在元宵节时悬挂花灯售卖,后渐成气候,形成灯市。解放前,海曙民间自发而规模大小不一的“行灯会”,年年皆有。解放后区文化馆数次组织大型灯饰展览活动,以“月湖灯会”最...
779
龙舟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龙舟即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已流传2000余年。史书记载,赛龙舟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用作竞渡...
780
踩高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专题知识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海曙民间喜庆节日盛行的群众性技艺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广受群众喜爱。踩高跷者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