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014 条
2023年
1014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014 条
专题知识
347条
交通
54条
区域
43条
医疗
10条
基础设施
30条
数据统计
17条
景区
108条
民俗文化
240条
物产
156条
神话、宗教
9条
颗粒列表
共 1014 条
42
/
68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616
西门渡口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交通
位于县城西门外,瓯江两岸渡口间距275米,连接原330国道和省道青岱线、景青线。1972年7月建成。1990年机动车月渡运量10248辆次。1995年10月西门大桥建成,渡口撤销。
617
三塘汇渡口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交通
位于浮弋乡三塘汇,连接330国道与县道三黄公路。两岸渡口间距130.56米。1984年建成,1990年机动车月渡运量949辆次。1999年3月腊口大桥建成,三塘汇渡口撤销。
618
人力渡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交通
1987年全县有渡口63处,配置人力渡船47艘,机动渡船18艘。1988年后,随着区乡公路和跨江大桥建成,渡船逐渐减少。至2007年,全县除几艘专用农渡外,人力渡船基本消失。
619
青田县洗砂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民俗文化
洗砂槽长约2米,宽30~40厘米,四边高约20厘米,顺流放置,一端稍高,便于放水冲洗。将含铁砂的泥土倒入洗砂槽内冲洗,用洗砂锄搅动冲走泥沙,使铁砂沉积槽底,一只槽一天可采铁砂40~50千克。
620
青田县炼铁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民俗文化
圆形炼铁炉高一米五六,内衬耐火材料,炉底前有出铁口,炉侧设鼓风口,燃料和铁砂从上口投入,待铁砂熔成铁水,将炉体倾斜倒出铁水,即是生盘(生铁)。可用生铁铸镬、铸犁铧和犁镜。将生铁放入炼铁炉内加热,使生铁软化,用钳夹出,锻打成长方形铁块,即是熟...
621
青田县打铁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民俗文化
铁匠将熟铁锻打成各种锄头、刀具。20世纪50年代前,青田生产的生盘、熟铁自给有余,还供应周边县使用。70年代起,全县无人洗砂、炼铁。铁匠制作农具、刀具都使用市场上的钢材、铁板。90年代后,农业人口减少,农具用量不多,铁匠相应减少,2007年...
622
青田县熬糖油制作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青田农民把糖油当作补品,每年秋冬,粮食稍微宽裕的人家都要熬糖油原料是糯米和麦,按10∶3比例配制。煎前将麦浸水,催麦发芽寸许,选好糯米浸透水炊成饭,将麦芽捣成汤,放入饭中拌匀,使之腐蚀成糖水,装入糖袋挤压出水去渣,把糖水放锅中武火熬1小...
623
青田县炊米干制作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民俗文化
米干,是农家常备的方便食品,一般用于招待客人,米干蛋粥是招待客人的上乘点心。米干咸蛋粥或咸肉粥,供老幼体弱者食用,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青田农家制作米干,大多选用自产糯米。米经水浸透放饭甑蒸熟,晾晒干存放。煮食米干简单方便,立等可食。
624
青田县弹棉被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民俗文化
师傅先将棉花团揉松,铺在平台上;然后,背上弹花弓,用弹棰击打弓弦,弹松棉絮,使棉絮飞扬,四角均匀,厚薄合度;最后,铺上棉纱,用圆形木磨盘旋磨压实。一天只能做一床棉被。20世纪90年代后,青田城乡已不见上门弹棉被师傅,弹弓、弹棰被当作纪念物收...
625
青田县串蓑衣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民俗文化
棕榈树在青田山区田头地角都有种植。剥下棕片,去掉棕骨铺成一米大小的圆形,厚约七八层,压实,并在一个方向开口做子摆,用蓑衣针把拧成的棕线一行行绗实,然后对折成半月形,再做好领子,便成上扇再把围身的下扇吊到上扇即成。 蓑衣避雨透气,穿着劳动作业...
626
青田县打绳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民俗文化
20世纪60~80年代,青田许多地方打岩麻绳出售。打岩麻绳的原料俗称岩麻,多生长岩石缝隙间。岩麻绳多用于海水养殖。1965年,北山区供销社开始收购岩麻绳,70年代最多,年收购30多万公斤,增加农民副业收入。80年代后,尼龙绳替代岩麻绳广泛使...
627
青田县织席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民俗文化
20世纪50年代起,供销社分等论价收购龙须草,加工草席、枕席,简称龙须席。70年代,最多年收购数十万斤,使山区农民增收。县城办有草席厂,舒桥、巨浦等乡曾一度办过草席厂,由于原料收购和销售困难,工厂停办。90年代后,竹席市场品种繁多,青田已无...
628
青田县印染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民俗文化
青田传统方法织成的麻布、棉布,大都用天然染料染成蓝、黑两色,用于制衣、被等。
629
青田县染蓝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民俗文化
将种植或野生的阔叶草本蓼科植物蓼蓝(俗称蓝草),放在大缸(或水池)内加蛎灰浸泡腐蚀,制成靛青染料;再将染料和水置一大锅中加温搅匀,把布匹放人大锅内,均匀浸煮,染成蓝色。
630
青田县染青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
类型:
民俗文化
将乌柏树叶置缸内加水腐烂成黑液,捞去腐叶渣,将布放入染缸煮染致黑,取稻田耕作层底层田泥,调成稀泥浆,将染黑的布料放入泥浆中固色。洗净晾干即成黑色。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