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402 条
2022年
40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402 条
其他
49条
动物
27条
土地资源
13条
景物
1条
植物
11条
民俗
93条
水果
8条
疾病
60条
矿产
13条
粮食
5条
美食
12条
3条
蔬菜
4条
谚语
9条
饮食
4条

颗粒列表

共 402 条 14 / 2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96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元旦或年节前,选用设计精美的贺卡或明信片,亲笔写上新年祝词寄送给亲友。
197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电脑的普及和网络信息的发展,为网络爱好者开辟了新的拜年方式,发个电子邮件或通过QQ聊天室致以新年祝贺。
198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清明是传统的祭奠已故亲人的节日,现在学校师生和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清明节来到烈士陵园或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
199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情人节(2月14日)和圣诞节(12月25日)原是西方人的节日,90年代以后,也受到城镇年青人的青睐。赠送鲜花、礼物,到歌舞厅、卡拉OK厅跳舞唱歌,或到饭店酒家聚会。
200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经济发展促进人员流动,本地人出县跨省做生意或者打工,外地人涌入武义设厂开店或者打工,本地和外地的青年男女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因此,“远亲”结婚逐渐风行,千里婚缘,外地新娘或者新郎,在本地已经常见。
201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年代,农村和城市差距大,居民户口与农业户口通婚是件难事。90年代以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繁荣,农村与城镇的距离日趋拉近,居民户和农业户的差别逐渐消除,农村姑娘嫁给城里小伙子,乡下男子娶城里老婆已成常事。
202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过去,寡妇再嫁被视为丑事,多子女或经济困难的寡妇,再嫁更难。现在观念在改变,寡妇再婚显得很平常,上门求亲的有丧偶者,有离婚的,也有不少未婚男子。
203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过去,由于陈旧观念的束缚,老人丧偶后再婚阻力大,改革开放后,老人再婚已不再被歧视,城里老人有再婚,农村农民再婚也不少。 集体婚礼新风尚90年代开始,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多次组织了不同规模的集体婚礼,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为新婚男女证婚,并且向...
204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长期以来武义一直实行垒坟土葬的殡葬制度。90年代末,县政府投资兴建了武义殡仪馆和公墓,实行殡葬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遗体火化新风尚。
205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武义县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现在已基本成为育龄夫妇的自觉行动。农村户口第一胎男孩者,不再生育第二胎,第一胎女孩者经申请可以生育第二胎。
206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俗语“积谷防饥,生儿养老”,50年代末,各地开始创办起敬老院。90年代中后期,敬老院的体制形式有了新的变化。2004年,县民政局重新布局整顿了全县的敬老院,现在全县有5个中心敬老院。敬老院由县民政局主管,经费以县财政解决为主,适当向乡镇、村...
207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人们生育和养老观念的改变,带来了婚姻方式的变革。过去生儿娶媳妇,生女嫁老公,有女无儿招女婿,上门女婿当儿子。如今有女无儿不再强求一定要招女婿过门当儿子,男女结婚后住哪方父母家完全自由。女方家中有兄弟姐妹,出嫁后也可以跟兄弟住在一起。过去上门...
208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武义传统习俗,客人登门主人泡茶烧点心。如今,城镇很多人家客人迎进门入座后,往往是从冰箱里取出果汁、糕点等现成食品,丰富多样,代替了过去临时现烧鸡蛋面条。
209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城里居民多数人家时兴擦地板,讲究卫生,平时外出进门要脱鞋,换上常备的干净拖鞋。客人登门,主人也会递给方便的“公用”拖鞋。冬天是保暖布拖鞋,夏季是塑料泡沫鞋,有的还是一次性的绵纸拖鞋。现在还时兴“鞋套”,不需脱鞋,鞋套一套就行。
210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 类型: 民俗
市民经济宽裕了,许多家庭已不再在家设宴请客,而是乐意在饭店预定宴席,或是临时“下馆子”宴请客人。婚宴、寿宴、亲朋聚会,现在多数是放在饭店酒家请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