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182 条
2023年
11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182 条
专题知识
264条
交通
15条
区域
85条
医疗
28条
基础设施
51条
姓氏
11条
数据统计
93条
景区
175条
民俗文化
435条
物产
25条

颗粒列表

共 1182 条 18 / 7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56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常在此日进行敬老活动。宁河地区一些孝顺子女会在这天买些礼品给家中老人,并陪他...
257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十月初一,气候渐渐寒冷,居民祭扫坟茔,并以五色纸剪衣裤,用纸袱包之,上书死者名号,下注后裔某某谨奉。后将五色纸分为若干份用纸束之,分别焚于塚前。意在时届隆冬,为子孙者照例为祖先添衣,谓之“送寒衣”。
258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这天,宁河县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冬至过后,天气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即常说的“进九”了。
259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也叫提亲、说亲。旧时,男女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虽实行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仍有不少是经人介绍的,先由媒人把对方家庭、本人情况详细介绍,如本人和家庭父母同意,则可继续进行联系。
260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形式,就是女方初次到男方家,男方给女方一千一百元钱,意为“有缘千里一线牵”,后来发展为给一万一千元钱,意为“万里挑一”,为此也引发了百姓的攀比心理。
261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也叫“相家”。双方联系一段时间,无意见后,双方商定日子,女方家属陪姑娘到男方去相亲,如中意再会男方家长或主要成员,最重要的还要进屋看房子看摆设,俗称“相门户”。
262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相亲同意后,男女双方就可以互约相会了,即俗称“走动”。这段时间是双方进一步互相了解、亲身体会的黄金时段,同时也有考察、考验的内容。时间长了无话不谈时,两人还可以商定订婚事宜并着手准备工作。当然如不如意,只有分道扬镳了。如是男方提出分手,钱、...
263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男女双方父母同意婚事后,订婚前的一种仪式。男方父母将见面礼(钱)及金饰品用手绢包裹起来,当着女方父母或亲属的面,由媒人当场清点后,放入男方买的红皮包或红皮箱内,交给女方。女方父母将几百元或几千元用手绢包裹起来,经过媒人当着男方父母或亲属的面...
264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叫送“小帖”。提婚同意后,双方各把写有生辰八字的庚帖互换,以备‘合婚’使用。媒人选吉日先把男帖送到女家,女家同意、将所要彩礼写于帖上,回复男家,如同意,即可订婚。解放后,订婚己不再写帖,但彩礼还是有的,彩礼的数额和物件也随时代形势起着变...
265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也叫“下礼”。男女双方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去县民政局领结婚证。男方看好下礼和结婚的吉日,即修鸾书一封放在拜匣中,拜托媒人带着男方的兄长或叔、伯,携“八色礼”到女方家去送日子。女方要置酒席热情招待,席上一是告之结婚日期,二是征询女方意愿和要求,...
266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婚礼的前一天女方要送嫁妆。上午十二点以前,女方要派平辈年轻人带孩童押车送嫁妆到男家,把嫁妆抬进新房后,女方家押嫁妆的人(通常是女方的弟弟或者晚辈)负责挂门帘、点灯等,男方需给押嫁妆的人喜钱。男方还要准备果茶、酒席招待。
267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男家正婚日,由新郎率迎亲人员带着“四色礼”到女家迎娶新娘,俗称“迎亲”。女家于迎亲人员来到之前紧闭大门,新郎和迎亲人员不停地朝屋内丢红包,直至门开。 陪送新娘出嫁曰“送亲”。送亲人谓“亲家”,亲家乘坐的车到新房时,男家要鸣放鞭炮,还须请对等...
268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新娘迎娶来,男家先把大门插上,人曰闭性,即压压新人的小性。新娘掏红包先叫开门,进新房后“坐福”,坐福后即有人领新娘认大小。送亲宾客出代表带女方亲友的礼单到账房去上礼,账房按九一拿头比例回赠给上礼人(现今可能二八)。由陪客人带领给事主道喜并安...
269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男家正婚日晚上临睡前,新郎嫂子辈要给新娘、新郎铺被,放一些枣、花生、栗子,意思是“早立子”。男女孩“差花”生。还要唱一些喜歌,甚是有趣,如:被头压被角,早生一个大胖小;被头压被头,两口子打架不记仇等。稍后婆婆煮一碗饺子端给媳妇(新娘)吃,嘴...
270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结婚第二天,娘家爹要去新郎家接闺女、女婿。进入21世纪,小两口开车或打出租车回娘家,俗称回姑爷、也叫会姑爷,一是姑娘带姑爷回娘家喻为回门,二是姑爷到岳父家拜见长辈和与老少姑爷相会、认大小意为会姑爷。女方家要设宴席款待所有来宾。日落以前,新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