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812 条
2023年
5812 条

人物时代

全部
5812 条
西周
1条
东汉
2条
东晋
4条
南朝
2条
北朝
1条
唐朝
17条
北宋
67条
南宋
420条
52条
93条
547条
民国
2179条
不详
193条
1867
1条
1192
1条
当代
2226条
南方
1条

颗粒列表

共 5812 条 217 / 388
3241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当代
金学仕(1894—1932),少时去县城回生堂药店当学徒,除了熟悉掌握各种药材的性能,以及问症下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期间从事剂药工作的时间较长。学成归来于民国十八年(1929)创办金三益药店,批零兼营,弟金学柽(1911—1958)也在药...
3242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南宋
金可立(1922—1986)接掌店务直至解放初期,金家四兄弟先后在店里协理,时有伙计有3人,学徒2人。期间用1000块银元买了叔叔的股份,单独打理。解放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可立先生的名字,在古镇及周边农村一带老百姓当中,可谓妇孺皆晓。患者来...
3243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南宋
鲍藻琨(1915—1997),14岁高小毕业即去金三益药店当学徒,师从金学仕。因父亲早逝满师后与他人合开了一间中药店,经过几年的实践,后在古鳌头十字街2号两间二层楼开设了“同洽春”中药店,而后搬到塘沽南路,藻琨先生除了主营中药材还兼看症。
3244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南宋
吴寿祺,(1883—1955),字梓庭,承父庭训,研医五十年,颇著声誉。药店先租赁在古鳌头十字街口“潘顺和”,寿池老先生坐堂看症,由儿子吴贯卿(1906一1990)站店司药。薪火相传,到贯卿先生主持药店时,店址搬到中埠,规模随之扩大,先生坐...
3245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南宋
彭博泉(1907—1978),13岁时去乐清当学徒,19岁出师后回鳌江在塘沽上、革命前辈孙国栋家的门店开设长生堂药店,坐诊并抓药,1930年代回到坐落于大街的自家房子开设益生堂药店至解放,尔后进入鳌江镇综合医院当中医师。博泉先生身材魁梧,慈...
3246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南宋
颜玉山(1896—1986),小时候家境贫寒,上到初小三年级即辍学,到鳌江最大的杨葆生药店当学徒,出师后开了个小药店,临近解放从宜山搬来,先在十字街头开店,因为店里的橱柜药厢均为新做的,木板系樟木的,最主要的是药材道地,“月桂”、“三七”等...
3247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杨俊三,(1866—1939),光绪年间在古鳌头中埠开设葆生堂大药店,把脉看症配套零售药材,学徒众多。到民国时期,次子杨玉生(1900—1959)接手祖业,而长子杨涤生(1896—1975)在三大厂开中药店,后来创办西湾保健所。第三代传人杨...
3248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黄美琳(1920—1995),建国后店址在鳌江南门街15号,是平阳县政协医务界第3、4届委员。多个子女均曾继承父业。
3249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白性夫(1883—?),字玉夫,鳌江曹门人,清生员,通医学。热心社会教育事业,1913年接陈仲芸任鳌江初等小学校长,1916年辞职。据学生、鳌江先贤翁奇玉回忆,上学时一次患疾,先生亲自为其诊治,不收一点诊费。在公学兼教国文修身,办学教书,都...
3250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周伯海,(1895—1960),原名乃滨,字百海,号梅庵,出生塘川上园村,后定居鳌江镇。从小受到鳌江乡贤陈仲芸的教导,立下“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雄心壮志。建国前在鳌江菜场街开中医诊所,擅长医治各种疑难杂症,著有《病理质问之答复》、《疑难病...
3251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董兆佩(1909—1956)建国前在鳌江塘沽头横街口开中医诊所,兼售中药,与可立先生、步云先生等为师兄弟,主攻儿科兼及妇科。
3252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五代十国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在汉代以前,孔子的地位仅是先秦诸子之一。从汉代开始,随着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孔氏家族成了令中华民族人人称羡的顶尖望族。
3253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南宋
陆游,字不详,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254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当代
叶良金,出生于1854年,逝世于1886年。他是温州昆剧的重要影响人物,对温州近代戏曲的辉煌有着重要贡献。他是平阳县人,因此“平阳出戏子”这一民谚中的“戏子”指的就是他这样的代表性艺人。
3255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三十四期 | 时代:
杨盛桃,出生于1839年,逝世于1918年。他是平阳县人,同样在温州近代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