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812 条
2023年
5812 条

人物时代

全部
5812 条
西周
1条
东汉
2条
东晋
4条
南朝
2条
北朝
1条
唐朝
17条
北宋
67条
南宋
420条
52条
93条
547条
民国
2179条
不详
193条
当代
2226条
1192
1条
1867
1条
南方
1条

颗粒列表

共 5812 条 142 / 388
211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当代
陈亦江,1948年从“陈日东”镬厂分出,独办了“新日东”镬厂,是顺溪镬业中新兴的一股力量。
211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当代
陈治中,陈圣时的孙子,分别继办了“长源”镬厂,继承了家族的传统业务。
211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当代
陈治求,陈圣时的孙子,分别继办了“长源”镬厂,继承了家族的传统业务。
211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当代
董希清,腾蛟镇薛岙村的农民,他在2003年与其他艺人的帮助下,历时半年为杭州镇海鼓楼制作了名为“吴山太平鼓”的巨鼓,号称“中华第一鼓”,并曾尝试向吉尼斯总部申请“世界第一鼓”。
212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当代
李贻锥,绷鼓艺人,他转述了故老相传的绷鼓工艺发明史,提到了四位祖师爷:鲁班、玄女、轮沛和镇针。
212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当代
董希亮,79岁的老艺人,继续绷鼓的传统手艺,是“董全升”这一老字号绷鼓艺人的代表。
212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当代
李永发,唯一的传人,但已经很少绷鼓了,显示出传统手艺传承的困境。
212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当代
卢兴邦,长春堂刀枪药的第四代传人,接受了访问并提供了关于刀枪药由来的口述内容。
212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卢振顿,1831—1900年,卢兴邦先生的高祖父,原住在闹村东洋大厝内,以染布为生。他急中生智地救了一个中年和尚,并因此得到了和尚传授的秘制药剂配方,这就是后来闻名省内外的长春堂刀枪药。
212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卢家侃,1866—1927年,卢兴邦先生的祖父,24岁开药店(闹村长春堂),找出和尚留下的药方,按方采药配制成药散,使得刀枪药在地方上有了名气。
212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民国
卢声锵是卢兴邦先生的父亲,出生于1900年。卒于1943年。他应该是卢家的一位重要成员,但由于在卢兴邦四岁时就逝世了,所以关于他的具体事迹和贡献在故事中并没有详细描述。然而,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推测,卢声锵很可能在生前将刀枪药的配方传承给了他的...
212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林椿,平阳人,明中后期的人物。他是和调的创始人,首先组班名为“和合班”,以村坊马灯调、民间小调及时调为主要曲调,为和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12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徐小山,清光绪初年,他们作为徽州艺人被聘请到平阳新陡门村的和调戏馆执教。他们教授了部分徽班剧目和唱腔,并吸收了部分乱弹,对和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12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马四川,清光绪初年,他们作为徽州艺人被聘请到平阳新陡门村的和调戏馆执教。他们教授了部分徽班剧目和唱腔,并吸收了部分乱弹,对和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13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黄一平,在《温州之戏剧》中对和调进行了评价。他认为和调以皮黄为主,唱时较京曲为平,与乱弹相似,但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营业胜过其他剧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